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感悟生活 |
朋友问我这两天写了点什么,我照实地告诉他:“脑子不出信号,什么也没写。”这不是客套话,是我讲了一句实话,这几天满脑子都是酒,什么也写不出来,昏昏沉沉。有几个很好的想法也随着大脑的麻痹给遗忘了。
昨天晚上与文人一起,接了一个活,帮助拍摄小城的几个景点,在酒精的作用下,没加思索就接了下来,后来知道自己的做法很轻率,虽然自己有很好的设备,但好设备不意味着你有较高的摄影水平,特别是用构图来完成城市的马路和景观特色,当自己真的走进现实中,你才会感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既然接了这项工作,硬着头皮也要去做,也可能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晚上失眠了,做了一连串怪异的梦,天还没亮就醒了,坐在厕所里把李明老师刊登在小城文学杂志上的那篇文章看完了,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将小城艺术家们追寻现代绘画表现艺术的起源作了追溯,把我们带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于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我对他们的了解,也仅限于去年的北京宋庄一号举办的展览上看到和听到的。说实话我对那些绘画作品没有很强的感觉,倒是对李明老师的文字风格很佩服,在洋洋洒洒的叙述中感受到他文化底蕴的厚重。
厕所是看书、看报的一个很好的地方,在解除肌体内部新陈代谢的同时,也可以专心致志的看一些书籍,缓解异味的尴尬,不仅如此,在那里看书感觉记忆的特别的深刻,如果允许在厕所里装上一台电脑,估计能写出不少好的感觉来。不怕人家笑话,假如家里面只有我一个人的话,可以在那里坐上两三个小时,当然对于这一点,家里面掌柜的是坚决反对,当我不服从管理的时候,她便用最为“狠毒”的一招,胁迫我从那里出来,那就是关上电灯的开关,让厕所里漆黑一片。
吃完早饭,终于等到了出门拍摄的时间,背上自己的摄影装备,前往拍摄的第一站福州路,站在福州路的大路口,拿出相机随意的拍了一张,随后看看效果,不理想。这一下子自己犯了难,马路上车水马龙,路旁边是高楼林立,想突出马路的效果,非常之不好表达,更别说拍出特色来,总感觉没有立体的效果,画面扁平,突出不了作为城市交通动脉的纵横交叉的效果。从照片上看,这个城市已经让高楼和汽车给占领了,画面中的马路与周围的高楼相比感觉是不成比例,我们曾以为是宽阔的马路,在不和谐的高度和镜相里,变得狭窄和细长,像是一条蛔虫。到这时我明白了,城市规划中楼宇之间的间距与楼宇的高度有一个最基本的距离,而城市的楼宇与城市交通所承载的人数也同样有一个合理比度,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到我们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城市的拥堵也是在所难免。后来的南京路、山东路、香港路的拍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几乎所有的马路上到处都是一条条车龙,好在只拍摄这三条具有“代表性”的三条马路,不然的话我估计会精神崩溃。
接下来是拍摄过街人行桥,我先到了位于老城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山路过街人行桥,在那里进行了实地拍摄,在那里你感觉过街人行桥,有些像我们心脏病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办法,叫“心脏搭桥术”让血液变的通畅起来,这不过是让行人在繁忙的交通中行进更加顺畅。至于它的造型与美观,已经与这个城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大,而变得无所谓了。
沿着中山路向东走,原定去拍摄江苏路与辽宁路路口处的立交桥,但是走近了以后感觉无法找到人行桥的效果,与对面马路连接的是一个地下通道。自己直接到了延安三路的立交桥处,那里有两个过街天桥,其中一个是贯通小城东西快速路的过街天桥,自己站在桥上,取出相机拍了起来,等回到家中,播放这些照片时,发现没有把城市立体交通的宏伟拍摄出来,倒是拍摄了堵车的现场情况。
晚上还要去拍城市亮化的夜景,希望在夜幕下,城市在五光十色,流光异彩的大背景下,能遮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鳞次栉比的水泥巨人的那种冷漠。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灯光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景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