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朋友选书

(2008-03-12 01:57:27)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感悟生活

  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都感觉有些适应不了,社会快节奏变化,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水平感觉是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但这个市场又是残酷的,跟不上必然就要被淘汰,通常人说得那样:“你不行闪开。”另一个特点就是充满了诱惑,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变化,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也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现在社会呈现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在这种诱导欲望膨胀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求奢华,崇尚物质,一切向钱看都不足为奇。

  但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曾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第一需要的人少了,而追求物质为第一需要的人多了,本想物质和精神应该有一个呼唤过程,在物质的巨大丰富的同时,带动精神需要的加速发展,遗憾到现在为止,感觉他们两者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毕竟对物质的追求是实际和现实的,对精神的追求是空泛的和虚无的,更多的人选择了更容易接受的物质追求,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我讲的是一种现象,当然对精神需求的人不能单纯的说成是少数,每一个人都会有精神需求,从精神的大范畴看每个人的需求是一样的,区别只是支撑点的内容不同。

  前两天一位朋友来电话,让我帮助推荐几本书看,说实话现如今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人不多了,好像每一个人都没有时间看书了,疲惫一天的大家,回到家中更愿意让轻松的电视节目或一杯茶,一张报纸轻松的打发过去。没有人愿意拿出一本书,跟着作者在书中漫游,感觉是出力不讨好,现在的人更实际了。

  不用去说别人,就连自己也逃不出这种“媚俗”,排列整齐的图书在书架上静静地站在那里,很久时间了,自己也不是把它们遗忘,现在读的书籍目的性更强,选择的角度更狭窄,已经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去了解和学习,目的性和功利性一样,属急功近利范畴。

  自己知道看书对每一个人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什么,就像培根说得那样:“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但是我更喜欢笛卡尔的论述:“阅读所有的好书,的确如同与历代最高贵的人交谈一样,他们是过去年代那些书的作者;不仅如此,这种交谈的内容还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其中展现给我们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最优秀的思想。”这给我们阅读图书找到了最好的解释,中国的开卷有益也是基于此意。

  难得还有愿意读书的人,难得还有人记得我的那些财富,此时与大家共同的分享已不再是一件不情愿的事情,因为改朝换代了,那匮乏的精神环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走进书城,走进文化市场,便会知道曾视为珍宝的图书,现在已经“泛滥成灾”,再加上网络的发展,书籍已不再是文化人的专利,它已经成为了大众精神文化的一种基本需求。

  根据朋友的特点,我站在书架前想了很久,他同样也是一个文化人,他让我推荐的目的性很强,不想在仕途中迷失自己,让大家的思想再一次激发出他的“正常”思维模式,而不是仕途的那种定式。不仅如此还要考虑他的兴趣和治学态度所在,大家知道:一个人就是他心灵的表现,而书正是他心灵的主宰。当然,你会喜欢书本身,不过你很快就会知道书不同于饰品,……只有那些假装爱书的人,才把漂亮的封面看的比书的内容更重要。

  国内、国外作家的书籍都给他找了几本,这几本书也可以说对曾经对自己有着极大的影响,正因为这些作家的才华,吸引和打动了我,让我从那时起明白了“读书是治疗我们高度机械化时代所固有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的良药。读书扩大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性情与需要的认识;书籍绝妙地帮助人走出自‘我’的圈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