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好人难──看国产故事片《江北好人》有感

(2008-01-06 07:25:52)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音评影论

  一口气看完了《江北好人》,心里面说不上是什么感觉,要说影片的艺术性上有多好,我感觉一般,至于演员的演技在我看来还是可圈可点,虽然影片的结尾给了观众一个“满意”的结局,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牵强的结局,从人物一般性的感觉发展上来看,这种城乡结合的姻缘关系,如此的轻易达成是作者未经思索的一厢情愿。

  当然我们看电影不是去追求故事的逻辑性,而是去看整个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认为这部影片反映出了在现实社会中,在特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人用心去做了好事,但是却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的这种特殊事件,作者和导演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好人总有好报的这种观念,做了一个很好的举例。

  故事发生在江北的某小城里,住在乡下的农妇,也是孤儿寡女的赵小芸,孩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发哮喘病,危在旦夕,百般无奈的赵小芸找到村长请求帮忙,村长找来了拖拉机和人,一起陪着赵小芸到县城医院,在这期间由于赵小芸身上的钱不够,村长动员村民帮助她捐了一万元钱,情急之下,带着钱这就走了。岂不知在漆黑的夜晚,拖拉机在行驶到公路不远时抛了锚,大家正焦急万分时,在城里开出租车的张维扬,正拉着自己的母亲和舅舅,以及媒人前往小城去相亲,路经此处,被乡亲们拦住,恳请帮助把孩子送往县城医院,张维扬没有二话,载着赵小芸和孩子,一路狂奔到了医院,全家人一起帮助联系医生和挂号,当得知孩子已经得到急救时,他们才离开。

  当张维扬离开医院以后,医务人员让赵小芸交纳住院费,这时赵小芸发现随身带的钱不见了,这一下子让赵小芸傻了眼,在医务人员一起帮助寻找下,也未见踪影,但是为了孩子的生命,医院还是在请示了院长以后,献点钱为孩子治病。赵小芸开始了寻钱之路。她仔细地回忆起自己来医院以前的过程,想起来了是乘坐张维扬的出租车来的,她便认为肯定是掉在了出租车上,她满大街的去找出租车,但始终没有找到张维扬的出租车。最后院方想出了通过广播来寻找张维扬的出租车,广播一经播出正在家里面休息的张维扬,第一时间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她与自己的母亲到车上去找,没有发现遗留在车上的钱物,但是本着对丢失者的同情,他还是第一时间,跑到医院见了那位丢钱的农妇,而失去理智的农妇赵小芸,一口咬定是丢在了张维扬的车上,这让张维扬背上了“吞钱”的黑锅。

  在这之后,张维扬一直在回忆那天晚上搭载的另两位乘客,一个是大学教授,另一个是书商,张维扬分别找到了他们,而他们却矢口否认自己见到了这笔钱,张维扬看到农妇焦急的样子,自己心里想先用自己的钱垫上,之后再慢慢的寻找,岂不知他的这个举动,却招来了更大的冤屈,本想出自好心平息了这件事情,岂不知当他把自己的存款,用赵小芸的描述方式,把钱还给赵小芸时,正遇见电视台的记者,在记者的追问下,他随便编了一个理由,说是这个钱是乘客捡到还的,而那两位乘客听了广播后,矢口否认这是他们还的,并且找到了车队,一致认为是张维扬自己想黑掉这笔钱,但在大环境下,没办法交了出来,百般无奈下张维扬讲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但是那两位乘客,根本不相信张维扬说的情况,其中包括张维扬的师傅,面对如此之多的不理解和曲解,一怒之下他辞掉了工作,不干了。

  写到这里,其实故事的绝大多数情节已经陈述差不多了,真正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也正是这些,至于后面最后把事实弄了一个水落石出,洗清了张维扬的不白之冤,这些我认为都是后话,都是迟来的爱,这种事情的发生,无论是误会也好,还是意外事件也好,所有的这些是对人类良知的一种蹂躏,是人们用狭义的观念认识良知的可悲。

  这种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种不信任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心寒的程度,所有的善举在那些极端自私人的心里,变成了唯利是图的私欲,让炙热的爱心变成了冰冷的寒心,当爱心得不到呼唤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这表现出一种极度的自私和狭隘。现在多少人在说着:“好人不能当”,为什么?最美好的动机,被最狭隘的想法所凌辱,这个社会还会好吗?

  这是一个探讨人类面对公正和邪恶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一个道义的价值取向问题,让好人蒙受不白之冤,足以证明我们公民对公正的认可和理解还有着巨大的差距,而现在的人们似乎对这些问题更加麻木不仁了,这不是倒退是什么?就像亚里士多德说得那样:“公正不是德行之一部分,而是德行之全体;反之,不公正也不是恶行之一部分,而是恶行之全体” 

  影片的最后张维扬辞去了工作,找到他的战友,在那里找到了工作。而赵小芸的孩子已经康复,回到家中,当赵小芸打开自家的房门,发现掉在地上的钱袋时,她突然明白发生的这场误会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勤劳善良的赵小芸又回到了城里,寻找好心人张维扬,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张维扬,她用中国农民的那种善良,感动了张维扬的母亲和张维扬自己,影片的最后,镜头照在他们两人的结婚照上,他们的对话在进行着,一场误会,最终结成了一对姻缘,作者和导演为观众营造了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我还是更关注这个故事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没有了信任,也就没有了情感和热情,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言自语之二
后一篇:自言自语之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