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一直以来自己奉行着自己的对人和处世的态度,这种态度与自己的心灵承受能力,与后天的治学有一定的关系,从不会去随意的对一个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当然不否认这种状态是近几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处世态度,在这之前,我像所有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的年轻人一样,气血方钢,感情用事,好恶分明,好像是在学绿林好汉一样,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傻劲而已。
但是有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自己随着对生活的不断地了解,对一些事情的经历和判断,可以用自己的“冷静”思维去判断是非的时候,你可能从自己的性格上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走向一个你感觉不出来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一些人接受不了,认为你在装老练,认为你在故弄玄虚,其实这些变化是真实的。
近几年热衷于工作的圈子,结识了一批同行业的人物,这些人在我来看,只要是能谈出工作特性和经验的人,我认为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人,所以对他们都有着一种自己要求的尊重,即便在某些场合也听到过一些其他的声音,我也只当成听听而已,从未往自己的心里多想,自己知道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处世的办法,没必要强求在一个观点上,有差异不可怕,或许是他的见地要更准确,或许是自己的看法更接近于实际,心知肚明为最佳状态,也可能是这种与人无争的态度,迎合了一些同行人的认同,所以近几年里在圈子里面,始终自我感觉人缘还算过得去,不说人格魅力,但凭人格的角度与他们交往足以。
后来对这样的圈子,因种种原因渐渐的有了距离,这个——究其原因很多,在这里也不想多说什么,正因为自己的这种“后退”,让圈子里的某一些人看到了“曙光”,自认为可以当龙头老大了,有了这种想法很正常,不想争第一就不是一个好领导,这叫上进心,这一点我知道。但是遗憾的是,当我知道个别人采取的办法,是采取造谣惑众,道听途说的方法来诋毁一个人,而这个人也正是在上面的一些人对他极为不感冒的情况下,下此毒手,我觉得这就有点不仁义了,有点违反职业道德。
当我听说了这一切以后,可以说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冲动,感觉这种人很好玩,如此一把年龄做出如此卑鄙的事情,倒显出老奸巨猾的样子,一直以来以热骨衷肠的形象出现,大有侠客的风范,与之交往了许久,不仅蒙蔽了别人,也让我刮目相看,敬佩的五体投地,像这种热衷于事业的人,建议赶紧提拔起来,放在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要不然就是我们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
假如一个人能通过这种手段诋毁一个人,以此达到他的目的,也可以理解。问题是做这件事情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既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又提高不了你的威信,何苦?他也知道我已经退到了挤角,已经与世无争了,不再有什么奢望了,为何还要“亮箭”,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
所有这些做法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内心中贪欲太大,这种自私的本能原本在后天的文化熏陶和修炼中,得以遏制,但是随着欲望的不断变换,对欲望的克制时刻在考验着我们,稍有松懈就会冒出一些想入非非的想法,这些想法又指使他采用了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做法来达成,有极个别的得逞,更多的是遭到了“重创”。
真是何苦,都这把年纪了,还怀揣着不甘寂寞的心,与天斗,与人斗,乐此不疲的样子,真的不知道这种做法的不合时宜之处吗?这不是我们这样年纪人干的事情,我们力所能及的做点自己份内的事情,我好像还没听说,中组部对干部年龄的任用放宽了条件,既然如此还有两三个指头的时间了,争什么?要我说这项事业要交给年轻人去做,我们坐享成果就行了。我想起了赫拉斯说过的一句话:“贪婪的人必定也是焦虑的人:因为他生活在焦虑的状态下,在我看来,他也就不会自由。”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自由身哪?不累找累。
我想不会是在嫉妒我的前身吧,那就更没有必要了,成绩就像天上的云雾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逐渐的消散,成绩永远是过去,就像小城某企业的宣传口号说的那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生活的实际。也可能你采用的这种办法,是我曾经无意中对你伤害,所记下的前世之仇,在这个最佳时间用这种方式报复出来,真的不知道在哪里,因为哪句话,或哪件事把你给得罪了,再次向你致歉。也希望你有点当大哥的风范,大人不记小人过,为小的无知犯下的错网开一面,真的是这样我是感激不尽。我真的没有任何可以嫉妒的东西,在我的记忆中,你的开心的笑容和豪放的性格,永远不会相信能做出这样不相称的举动,我希望这是假的。
我一贯主张实行善举,我始终坚信尼采所说的那句话:“善是什么?──所有能增强感情权利,权利的意志和生命本身的权利的都是善。恶是什么?──所有削弱这一切的都是恶。”更何况我们没有利益关系,行善不是一条感情的纽带,连接着我们彼此,为何要挣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