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本雅明《单行道》之四

(2007-12-12 04:54:51)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读书随感

  记得我曾在以前写的东西中,提到过城市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城市的管理者还盲目的追求大,认为城市越大影响力和气派就越大,岂不知这种无序的扩大化,是城市管理者一个最大的败笔,他不知道自己培育了一个巨兽,正时刻准备把喂养他的管理者拖入泥潭。

  在翻阅本雅明《单行道》一书中看到过他的精辟论述,他写道:“正如所有的事物在一个不可逆转的被复杂与玷污的过程中会失去它们的固有特性而以模棱两可取代本真性一样,大城市本来具有着无与伦比的使人安心和获得认可的能力,它们能使在里面工作的人和睦相处,还能以宽阔的视野唤起人对从不安息之自然力量的意识。可是,正在侵入的景观使这样的城市到处都遭到破坏。导致这一点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无拘无束的自然中最令人感到痛楚的东西:翻耕过的大地、高速公路、闪烁的红色灯区再也遮挡不住的夜空。身处繁华地段都会有的不安全感本身尤其会使城市居民处于那种捉摸不定但绝对充满惊恐的境地:在身处孤零零旷野的恐怖中又要去应对那些都市建筑学的怪胎。”城市的无限度扩大,城市建筑的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生冷的矗立在那里,谁也没想到它的轰然倒下的结果,而我们在“911”事件中看到过。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诗人李进的诗句里曾这样的写过:“透过尘世的窗口,它看见蚂蚁们被嬉戏的石头嬉戏,小小尸体横陈在去教堂的路上。”

  本雅明接着写道:“许多民族最古老的风俗似乎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警告:在我们从自然那里如此众多地获取东西时应当谨防一种贪得无厌的态势,因为我们无法再回赠给大地母亲任何东西。因而,在索取的时候如此地表示敬意是很应当的,即在伸手拿我们那份之前,要将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中还一部分回去。这种敬意表现在古代奠酒风俗中。或许,在禁止采集被遗留的谷穗或者落在地上之葡萄的禁令中经过转型地传递的正是那远古的习俗体验,因为这些被遗留的谷穗和落在地上的葡萄都将是值得益地回到土壤中或者回到造福于后代的先人那里。雅典有一个风俗,禁止拾取餐桌上的面包屑,因为它们属于英雄们。──如果有朝一日社会由于卷入困境和贪婪而如此地蜕化变质,以致只能掠夺性的获取自然的恩赐,而且为获得更高的销售利润将未成熟的果实从树上抢摘下来,为了吃足撑饱竟不惜将桌子上的每张盘子扫荡一空,这样,大地将变得贫瘠,土地不会有好的收成。”

  看到这里我们是否感觉到作者谈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问题,而我们反省自己,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今天的人类在掠夺性的采摘,从没有想到未来人的境遇问题,表现出是极度的自私自利。谁想到了回馈自然的问题?我一直以来就从未想到过,知道在我们生存的大环境中,很多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用了多少就是消耗了多少,也就是说,我们留给后人的东西要取决于我们剩下了多少,但是大家还是抱着及时行乐的处世态度。

  是呀,人类的种种表现都体现了人类对物欲的毫不节制上,那种贪欲到今天为止已膨胀的极致,地球就是那么大,大家都在蚕食着属于我们的地球,最终我们将这个地球毁灭,与此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其实这些道理自古至今的先人们都有过告知,都有精辟的论述,然而谁又去理睬?阿奎那在他的《神学大全》写道:“自然是每件事物都倾向于同它相适应的东西。因此,人天然地要求有适合自己的愉快。

  因为人本身是个理性的存在物,所以这些愉快是适合人的需要的,并且也是依据理性的。节制并不是要人摆脱这些愉快,而是要摆脱那些反对理性的愉快。因此很明显,节制并不反对人类本性所具有的倾向,而且还是依据这种倾向。”阿奎那谈得很明确,要求愉快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但是在追求愉快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失去理性的追求愉快,就是对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生活在它上面的臣民最大的不负责任,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