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单行道》之三

(2007-12-11 04:48:36)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读书随感

  《单行道》第二章节题为“早餐室”,但内容感觉与早餐室不相干,更多的文字谈了人的梦境和醒来的状态,作者写道:“有个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告诫人们:不要在第二天早晨空着肚子讲述昨晚的梦。此时,醒来的人实际仍然还处于梦的魔力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洗漱只是使身体的表面和它的外在运动机能进入了常态,而梦的幽暗阴影却与之不同地在更深的层面,甚至在早晨的洗漱过程中,持续存在着。实际上,它在人刚醒来时的孤寂状态中得到了凝固。无论是出于惧怕同伴,还是出于求的内心平静的缘故,躲避与白天接触的人都不愿意去吃饭,并且鄙视早餐。这种人如此这般地躲避夜间世界与白天世界之间的更替。这是一种处心积虑,这种处心积虑只有通过用早餐专心致志的工作或是用祈祷去捣毁梦的阴影才有意义,否则,它就会招致生命节律的混乱。由此看来,叙述梦的内容就很有可能带来灾难,因为,与梦中世界依然处于若即若离状态的人通过叙述出卖了这个世界,他必须会遭到报复。用更现代的话说,他出卖了自己。

  他越过了原始梦幻的庇护,并且由于不假思索地触摸了他那梦幻的廉价而出卖了自己,因为梦的内容只有从另一岸边,只有在光照的白日才能凭依梳理过的记忆来讲述。梦的这个彼岸只有通过与洗漱相类似。但又与之完全不同的净化才能通达。这个净化发生在胃部,空肚子的人讲述梦时,仿佛在说梦话。”

  再看完这段论述后,我们要了解欧洲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只有了解了这一些,我们才能知道作者引用“早餐室”作为标题的内涵。欧洲人有一个沿袭至今的习惯,早晨起来不仅遇到人要道早安,而且还要询问昨夜睡好了没有,以示关心和友好。在亲近的家人或朋友之间还回到了早安以后马上询问对方“昨夜做了什么梦”,而这样的对话往往发生在早餐室。凭借醒来时的清晰记忆,欧洲人很热衷在早餐时讲述夜间所做的梦。

  我们无法揣测作者用早餐室的象征意义,但我感觉作者是在论述了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内在发生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醒与非醒之间,梦境与真实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作者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视角点,而这个视角点却落在梦这样一个虚幻和现实交替的事物上来,可以给人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对梦的不同认识,我在这里引用几位大家对梦的不同诠释,作为对本雅明在本文中对梦与现实之间的一个比对材料。

  柏拉图在他的《国家》一书中曾这样的写过:“当理智,人和统治力量都入睡时,我们自身中的野兽就开始吞食酒肉,干扰并惊醒睡眠,满足他的愿望;任何一种可以想象的罪行,在这样的时候,人都会愿意去触犯。……

  但是当一个人的脉搏稳健而有节制,临睡前他又唤起了他的理智之力,给理智灌输了高贵思想和探寻性观念,他便能掌握自己,陷入沉思;经过最初沉溺于感官,即不过分也不欠缺,而是刚好足以使其入睡,并使其受到限制,不让它们的享乐和痛苦干扰高层原则──他把这些原理孤独地弃于抽象之中,自由自在地去深思和追求关于未知的过去、现在、将来之知识;这时,他已经再度减缓了激情的因素,为了要与人争辩──我要说,在安抚这两个非理性原则之后,这时,他提出了第三个,那就是理性,然后他才去其余的,正如你所知,他最接近于获得真理,最不可能得到关于谬误和无规则幻象的报告。……

  我在说这些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循环;我要引起注意的观点时,在我们所有人心中,即使是在最善良的人心中,都存在一种无规则的野兽本能,它在人入睡时出来活动。”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梦的预兆》中曾经这样的写过:“下述情形并非全然不可能,即在睡眠时,某些在思想之先得呈现甚至可以成为与之类似的行为的原因。因为当我们(灾情形时)打算去做什么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参与到一行为过程中去的时候,或者做出了某种特定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与这些行为相关的或者正在如此行动的我们是处于一个活脱的梦境之中;其原因是,梦中活动都已经有了白日里进行的原初活动为它开辟道路;精确说来是这样,但相反地,有时,在梦中首先进行的活动也应该表明失败日进行的活动的起点,因为在白天重新想起那些夜间的活动,也已经有了夜间心中的图像为它开辟道路。因而可以设想,有些梦境是(未来事件)的原因和象征。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罪与罚》一书中,对梦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脑筋发生病态时,梦境时常特别清晰、鲜明,而且非常相似于真实情况。有时创造出来一些怪异的形象,但是梦境的情况和过程却非常逼真,充满了非常微妙的琐事细节,非常意外而又非常美妙地相符合,梦即使是象普希金或者屠格涅夫一样的艺术家,也绝不可能在醒着的时候创造出来。这样病态的梦总是长留在记忆里,并且在过度紧张的错乱神经上发生一种有力的印象。”

  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专家、哲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释》一书中,对梦有过这样的叙述:“梦,并非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是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识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大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有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