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山玩水 |
其实到我这样的年龄,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完全可以不求进取,自己知道在仕途的路上已经走到尽头,等待你的就是光荣的“软着陆”,在这样的等待期间,你可以放弃对自己的事业要求,只要你在原则问题上不要有“偏差”,剩下的问题就是混日子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可是自己毕竟是一个逞强的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如此这样的现实并不符合内心的实际,这次到上海就是内心的一次“反叛”。
三年前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总想当一个“内行”,也巧上海的同仁告诉我在他们那里有美国职业证书的资格考试,而且这个证书在国际上是认同的,也就是说含金量比较高,但是考起来比较难,自己也不知道上了什么劲,一咬牙,带着几个部门长就报了名,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职业资格的考试。
这次到上海是获取资格证书的最后一门功课的考试,假如一次性成功,你将可以得到美国颁发的“寿险服务师”资格证书,这也是国际认证的资格证书,在我们的小城里还没有几个人获得过这样的认证资格,不知道是虚荣心还是别的原因,自己就这样坚持了下来,而且这一考就是三年有余。
对于上海我这个人没有根本性的认识,就像每次到北京一样,只是感觉他的博大和厚重,至于对他更美好的感觉谈不上来,北京有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上海则是一个充满了经济头脑和讲实际的城市,与经济发展相比北京显得太虚,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对国家的坐而论道,但更实际的经济发展谋略不从而知,但是你在上海你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大都市,在这里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商业领域中感悟它们经济头脑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如果没说错的话,我们的小城紧紧跟着上海的发展步子。
对上海有一份特别的感情的原因,不仅是上海有自己比较熟悉,而且关系也比较近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女儿在这个大都市里读书,这里是女儿的居住城市,也是女儿寄托于实现理想的城市,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对这个城市多了一份感情,这份情感我知道源于自己的女儿,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爱屋及物。
其实细细的去想也未必如此,就像对北京的印象一样,每次都有一种惧怕“巨人症”的感觉,乘飞机到上海时间不过是一小时,等我们下了飞机准备打的的时候,你发现打的排队的人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你能忍受的程度,蜿蜒曲折的人流粗略的算一下最起码要有500米以上,等排上也要有一个多小时,对于像我们居住的小城市的人等如此之长的时间是绝对心里不能承受的,当即改变主意换乘机场公交车,岂不知自己美好的想法却被后面的实际情况懊恼不已,坐在公交车上是傍晚的五点半钟,等到了终点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可想而知坐在车里的二个小时心里会是怎样,基本上快要精神崩溃了,就像惧怕北京的堵车一样,在上海又一次感受了大城市之累。
坐在车上沿途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对于外人可能这就是感觉是一种繁荣的体现,但是我如何也找不到那种曾经有过的激动和敬仰,我突然想起来某一个国内著名学者对大城市的描述:“林立的高楼大厦就像种韭菜一样,无非是高与矮问题”,从他的观点往里延伸,我们是什么?不是一群在韭菜地里游弋的蚂蚁。
好在不是我们几个人,有几个不同城市的同行一起来参加考试,当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又见到他们熟悉的面孔,内心有一种感动,大家围坐在饭桌前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就这样说着、笑着、喝着,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又到了“忘我”的境界,回到房间倒在床上,当再一次醒来时,已经看到清晨的朝阳照进室内,迎来了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