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皈依佛门

(2007-02-28 07:59:57)
分类: 杂谈闲侃

  近来各大报纸和传媒都相继报道了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剃度出家,皈依佛门的消息,在网上也相继看到对“林妹妹”皈依佛教的不同看法,看来名人就是名人,略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声名大噪,好像名人的皈依和老百姓的皈依有所不同是的,要不是看到“林妹妹”剃发时的那种宁静的表情,真有故意炒作之嫌。
  我不知道“林妹妹”皈依佛门的真实想法出于什么,虽然有不同的说法和分析,看起来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主人公不开口也就只能算猜测。“林妹妹”全家放下近亿元的资产不顾,毅然决然的皈依佛门也算是一个印证她皈依佛门的不可动摇的态度,照实让中国老百姓糊涂了一次,放着好日子不过,跑道尼古庵吃斋念佛,自寻清贫为的是那桩。
  有的人说是“林妹妹”的了绝症,通过庙里面的僧人的“妙手回春”使“林妹妹”的病情大有好转,为此“林妹妹”找到了感觉,下定决心如佛门,求得平安。我说这才是一派胡言,庙里能治绝症还要医院干什么?再说了,身患绝症跑到庙里面对治疗也不利,用正常人的思维,身患重病不到医院里去治疗,反而躲到庙里面这不是找死吗。
   无论是“林妹妹”看破红尘也好,还是喜欢僧人的那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也好,厌倦了滚滚红尘中的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也罢,我个人认为她的选择也非明智之举,自己感觉她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厌世的做法,她寻求的那种宁静,感觉是一种逃循,是对佛教本意的一种神秘感所造成的冲动,佛教徒的内心痛苦与臣民百姓的痛苦别无二致。
  记得在《百喻经》里面有一个叫“倒灌喻”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患了痔疮病,医生说:“必须洗肠子,你的病才能好。”于是医生就去准备灌洗肠子的器具,用来灌洗肠子。可是医生还没回来,病人就取了洗肠子的药喝了下去,结果肚子又胀又痛,坚持不住了。一会儿医生来了,觉得很奇怪,就问病人:“你这是怎么回事?”病人答道:“你刚才准备的灌洗药,我把它全喝了,所以痛得要死。”医生听罢,就严厉地指责他:“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苯?不懂得要里就随便服用?”随即拿出另配的药,令他喝下去,他上吐下泻之后,肚子方才舒服起来。
  这个故事也是喻示出家人,对于出家人他们向获得修习禅定和观想佛理的种种方法,本应该修行不净观的教徒,反而去修行数息观;本应修息观的教徒,却又去修不净观。这种不对机缘,不解佛理的修行方法,常常颠倒上下,舍本逐末,失去了修佛的根基,反而将人困扰在这些不适当的修行中,白白浪费了生命。
  想一下皈依佛门是一个信仰的问题,隐身到庙宇中则是一个选择问题,在我看来领悟佛教的内涵不在于地点和方式,而是内心顿悟的一个“刹那”间,我很欣赏济公和尚的处事方法,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不在于形势和外在的说法,在于对佛的内心真诚的领悟。而现在的人多半是追求形式的东西,设问到了庙宇中真的就再没有困扰吗?未必。
  流俗的宗教信仰是一种形式上的推崇,特别是当今把宗教的深奥内涵,牵强附会的理解成世俗生活中的因果报应,这无疑是对佛教或其它宗教的一种亵渎,而这种现象却在当今大行其道,这无疑也是对教徒的一种误导,形式不是内容的全部,只是展示内容的一条曲折的小径。还是从本质上去看待事物为好,佛法无处不在,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哪?“林妹妹”希望你不是李娜第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谈冷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