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随感 |
在自己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刷出版的,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群魔》,共上下两册,1983年3月北京第一版,1983年3月湖北第一次印刷,印刷数量82000册,定价:2.55元,译文:江南。我是1983年5月3日在青岛堂邑路邮电局门外书摊购买。
事隔26年后,2006年3月份,在我的书桌上又多了一本书,书名《鬼》,作者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11月第一版,2004年11月第一次印刷,印刷数量3600册,定价:34元,译文:娄自良。我是2006年3月购买于青岛书城。
这两本名字绝然不同的书,会是同样一本书吗?不要猜疑,他们就是同一本书,只是名字不同,内容和翻译的风格也如出一辙,我们把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句话拿出来做一个比对,我们就知一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3月北京第一版,江南是这样译的:“我市的几位医生在验尸的时候,断然否认死者精神错乱。”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一版,娄自良是这样译的:“医生们在尸体解剖以后,断然地完全否认是神经错乱致死。”
哈哈,文字使用的差异,却在表述同一个内容,这就是翻译家和读者之间玩的文字游戏。下面我们听一下翻译家是怎么说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江南是这样说的“《群魔》最初于1871年至1872年在<俄国导报>上连载,1873年出版了单行本。本书的注释,除少数是译者所加者外,其余都是根据俄文本编者所加的注释编写或翻译的。”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娄自良是这样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部长篇小说名为《鬼》(或译《群魔》、《中邪者》,似不妥),就是源于这段福音故事中所说的“鬼”,并且以这段故事比与俄罗斯当时的状况和未来,形象地阐述了作家的政治观点和宗教观点。”
江南认为,陀氏的作品是根据俄国出版的单行本翻译的;而娄自良却认为,译成《群魔》不妥。就是在这种翻译间的不同看法的情况下,两本名字不同,内容相同的书在不同的年份,分别出版,对于读者购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还是购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都无所谓,但是,因名字不同,误导读者,两本书全卖的,那真是花了冤枉钱。
出版社不知道统一名称?更何况该书被列为世界名著范畴出版,世界名著的书名怎能随便改?写到这里倒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全国大中小学的教材中是否也是这样不规范,假如真得不规范,可真的误人子弟了。
其实,对于读者多买一本书也无所谓,但玩书名游戏的方法促销,就不可取了。而现在玩这种“游戏”的出版社真不少,希望读者购书时仔细鉴别,同时也恳请出版社,书名游戏玩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