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岐王宅里寻常见(有关“夜宴”)

(2018-03-06 22:50:17)
标签:

李龟年

岐王

冯小刚

陈道明

苗苗

分类: 闲章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在中国堪称妇孺皆知,很多人上小学时就背得滚瓜烂熟,诗中流露出来的乱世飘零、感时伤国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诗最妙之处在于含蓄,近乎白话的28个字,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巨大。岐王何许人也?崔九又是谁?他们和杜甫、李龟年有何交集?杜李江南重逢,为何引发杜甫如许感慨?……若是把这些都说清楚,就是半部唐史。本文不讲史,单说诗中隐藏的一段八卦。

诗的主角李龟年,是唐代著名宫庭乐师,不仅善歌(据说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原唱),还擅吹筚篥(一种吹管乐器),擅奏羯鼓、琵琶,也长于作曲,堪称音乐全才。两个配角岐王、崔九,后者又名崔涤,曾任殿中监,唐玄宗宠臣,此处按下不表;岐王,名李隆范,唐睿宗李旦第四子,玄宗李隆基之弟;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势力时,岐王帮了他不小的忙,因此玄宗对这个弟弟还是很不错的,让他一辈子高官厚禄,开元十四年李隆范去世时,玄宗还给了他一个“惠文太子”的封号。

史书对李隆范记载不多,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一则说他骄奢淫逸,每至天寒地冻,不去烤火取暖,却将双手伸进年轻貌美的家伎怀中,美其名曰“香肌暖手”,可谓荒淫无耻之至;一则说他不仅和他哥哥玄宗一样,是个在诗词音乐方面颇具专业水准的文艺青年,而且礼贤下士、爱惜人才。唐传奇小说集《集异记》载,著名诗人王维进士及第前是岐王府常客,岐王带他走玉真公主(玄宗之妹)的后门,靠使“美男计”才中了状元。

岐王府经常举办文艺沙龙,邀请一帮诗人和演艺明星,高朋满座,彻夜笙歌。从《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看,岐王府里才子佳人的香艳故事应该不少,只是杜老夫子不说,正史里也鲜有记载。好在还有野史可看。五代时后唐人冯贽的的笔记小说《云仙杂记》专录名流显贵的逸闻轶事,其中一篇记述的,正是杜甫所言“岐王宅里寻常见”,李龟年同志开元年间在岐王府留下的一段奇闻。正如今日一些自媒体最爱掰扯明星八卦,一千多年前的野史对豪门高第、雅士名媛的兴趣也超乎寻常。对于狗血的爱好,真是古今一般同啊。

原故事很短,不足百字①。经本人加油添醋,情节大致如下:

某日岐王府夜宴,红烛高照,美姬如云。在李龟年等名角上场之前,照例先由歧王的家伎表演一段音乐歌舞热场。琵琶声刚起,李龟年即道:“此乃秦音。”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是楚音。”岐王雅善音律,频频点头称是,但座中许多人却不明所以。岐王叫停表演,命先前弹奏琵琶的两个女孩子趋前答话。问她们的家乡籍贯姓名,第一个女孩答“陇西沈妍”,第二个女孩答“杨州薛满”。一时举座钦服。

最感到震惊的是岐王的家伎,琵琶女陇西沈妍。她从未见过如此具有音乐才华的男子,当时就被李龟年迷得晕晕乎乎,后来还托人送给李龟年一条红绡以表敬意(想读李的研究生吗?)。白居易诗云“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在唐代,从来只见男子赠红绡给色艺俱佳的女孩,少见才艺高超的女孩送男子红绡,可见李龟年的魅力。搁在今天,大约相当于陈道明同志在女文青心目中的地位了。

唐代比较有名的乐伎多半出身于教坊(长安市皇家音乐学院)。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被分在琵琶专业优生班,算是很厉害了,不过按白老师的说法,结局很凄凉,“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沈妍和薛满应该是教坊优生班中的尖子生,因此被岐王府挑中,不必流落江湖卖艺,甚至沦为青楼艺妓。但即便如此,境遇和结局也未必好到哪里去,一是到了冬天身体可能随时成为岐王的暖手宝,二是就算真的被岐王喜欢,顶多做个姨太太,不像浔阳江上的琵琶女,好歹落个自由自在,虽然嫁给商人(那会儿土豪政治地位比较低,所谓士农工商),没准儿还是明媒正娶。当然,进岐王府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衣食不愁,对于有艺术追求的女孩来说,出人头地的机会比较多。比如沈妍同学,自从李龟年“辨声识秦音”之后名声大噪,从前只是个跑龙套的合奏演员,现在经常担任独奏了,据说还进宫在玄宗面前表演了两次。关键是岐王府里的常客不仅有李龟年这样的演艺界大腕,还有王维、杜甫等文坛大才子,连玄宗、贵妃、公主都是他们的粉丝,沈妍们若是表现得好,被他们写进诗文,立时便会传唱天下、扬名四海。

又一日,岐王府重开华筵,再起笙歌。那日玉真公主鸾驾光临,点名要沈妍独奏。这本是在皇亲面前抛头露脸的好机会,偏巧沈妍身体不适(估计是来了例假),于是秀眉微蹙,面有难色。玉真公主是唐玄宗胞妹,极得玄宗宠爱,岐王平日也要让她三分,此时见沈妍磨磨蹭蹭,心中甚是不悦。眼见岐王就要发作,说时迟,那时快,刚才还喝得双颊酡红、在座席上东倒西歪的李龟年,突然一跃而起,一个箭步上前,“强取妍秦音琵琶”,声言“且待我为公主弹奏一曲”,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对着公主和岐王长揖到地,自称醉酒不能支,离席而去。众人皆知李龟年佯醉故作狂态,旨在为沈妍解围,深恐岐王怪罪。事后岐王只是一笑置之,对李龟年仍然礼敬有加,也未处罚沈妍。此事遂成一段佳话。

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刊文《“夜宴”的真相》,言及日前冯小刚、陈道明、苗苗等人“夜宴”事,称“这次的饭局罗生门没有真相,大家只是在借此机会表达对冯小刚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而已”。之前“夜宴”视频流出引起人声鼎沸,有人说“一群老流氓欺负年轻女演员”,有人说“陈道明英雄救美”,而此文貌似公允,实则是在和稀泥。明星那点事儿,自古至今就是要被“过度解读”的,所谓“真相”,也不是全然没有——冯导是不是迷恋年轻肉体的油腻老男人,陈道明是不是怜香惜玉的绅士,这些个不好说,但娱乐圈中的某些潜规则,比如年轻女演员上位离不开权力和资本的抬轿子,离不开大佬们的“提携”,在我们这个一切领域都遵循权力排位和等级秩序的古老国度,却是一以贯之的,自李龟年的时代至今从未改变。正所谓: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盛世好光景,

        时隔千载又逢君。

——————

注引:

① 后唐冯贽《云仙杂记·辩琴秦楚声》:“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曰:此秦声。良久,又曰:此楚声。主人入问之,则前弹者,陇西沈妍也。后弹者,扬州薛满。二伎大服。乃赠之破红绡、蟾酥纱。龟年自负,强取妍秦音琵琶,扞拨而去。”本文故事据此演绎,或与原意相距甚远,仅博一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