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道德与穷人的尊严
(2014-03-05 01:09:12)分类: 时评 |
《论语》中有一个小故事: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果用金银来衡量,当时一匹马比养马的仆人要贵得多,因此孔子的先问人和不问马才有了非同寻常的解读价值。后世一般认为,这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仁者爱人”思想。
几乎同样的一幕,发生在2000多年后的沈阳。据《辽沈晚报》昨日报道,3月3日上午的沈阳街头,力工小王骑电动自行车逆行,因刹车失灵,撞上了一辆价值160万的奔驰S350,奔驰车右侧后车门及轮毂被电动车前叉划了20多道。小王当时就吓坏了,正想着可能会挨一顿臭骂,没想到奔驰车主下车后的第一句话是:“你受伤没?人比车重要。”
非但如此,奔驰车主还主动承担了全责,一分钱也没管小王要。围观者估价,修理费最少也得两万元。小王每月工资才2000元左右,媳妇没工作,“如果真的要我赔偿,我没话说,但真的赔不起。”
奔驰车主的行为,虽谈不上有多高大,未必能“感动中国”,但足以感动现场围观者,以及不在现场的众多网友。一个富而有仁的故事,因为看上去有些稀缺,所以成了新闻。
也有个别网友怀疑奔驰车主放弃赔偿的真实意图——从事故发生经过看,应是小王负全责,至少是负主要责任,但奔驰车主看到小王的一副穷酸相,就知道他赔不起,不如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好让保险公司赔。换言之,奔驰车主看似好心放了小王一马,实则是为了骗保。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诛心之论。保险公司不是傻子,出了类似状况赔付车损,是要看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而且现在这事上了新闻,不大可能指望保险公司当冤大头,除非保险公司和奔驰车主一样,心甘情愿做好人。请注意新闻中的一个细节:奔驰车主下车后第一件事是“问人”,其次才是“看车”。“人比车重要”这句话,其道德水准并不亚于孔子的“伤人乎?不问马”。
2011年年初,苏州两个年轻的打工者,开面包车撞死了富人的一只宠物狗,狗主人开出的条件是,“要么赔偿5000元,要么给狗尸体下跪一小时”,两个穷小伙只得对着死狗长跪一小时。现实中为富不仁的事情听得多了,看见富人行善事,不免揣测他的“醉翁之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思维定势并不可取。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人变富有了,不用为生计发愁了,理应变得眼界开阔、心胸博大、有慈悲心,但中国某些富人身上存在的通病是,因一夜暴富而忘乎所以,时不时干出些与其财富不相称的人品低下的事情,社会阶层割裂,“仇富”心理蔓延,皆系于此。也正因为如此,沈阳这位奔驰车主的一念之仁才显得弥足珍贵。
一个社会有穷人有富人是正常的,富人虽富但不骄奢淫逸,穷人虽穷却不失尊严,如此社会各阶层才能和睦相处。说到这里,要批评几句这位骑电动车闯祸的小王:穷人的尊严也是靠自己争取的,不能因为生计艰难就可以无视社会规则,否则会让自己置于更为艰难的境地;骑电动车逆行这种事情以后可别再干,你这回算是遇到好人了,下次未必有这样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