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习武防身呼唤补上医改欠账
(2013-11-06 23:37:44)分类: 时评 |
11月5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上海华山医院邀请宝山公安分局专职教官向医院职工培训面对暴力侵害时的正确自卫,以及安全的现场处置方法。同日,上海中山医院也邀请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四段高手,前来传授防身绝招,吸引了大批医护员工。(《新闻晨报》11月6日)
医生不钻研医术,反而大张旗鼓地集体研习武术,于是有媒体感慨“医而忧则武”,更有网友调侃“武而优则医”。
近日浙江温岭发生震惊全国的杀医案,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置于医患关系紧张、暴力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上海医生习武防身说不上有多荒唐,反而让人觉得其情可悯。
笔者相信这些医院和医生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想搞搞行为艺术,而是真的想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绝技。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医院大规模配备保安,而上海的医生们显然认为“医闹”这种事情是防不胜防的,真要出事保安未必管用,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医生学跆拳道和空姐学咏春拳,习武门派虽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将服务对象当成了假想敌,随时防范患者或乘客发动攻击。但这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医生和患者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疾病才是双方共同面对的敌人。只是曾几何时,我们的医生和患者却变得势同水火。
医患关系为何扭曲到这种程度,舆论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所谓“医闹”只是表征,更多的是一些医疗卫生领域的体制性原因。温岭杀医案发生后,白岩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医生是医改欠账的替罪羊,笔者深以为然。
2012年3月哈医大杀医案中,实习医生王浩无辜被害,事后有记者问凶手为何对医生有那么大的仇恨?凶手回答说,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精力,结果还治不好病,于是就动了杀人的念头。诚如白岩松所言,民众把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一古脑儿地发泄到了医生身上。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四个字,哪个字都要跟医生打交道,因此古今中外,医生都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然而现实中,医生的职业声誉每况愈下——哈医大杀医案后,某网站的调查显示竟然有六成网友表示“高兴”;温岭杀医案中,也有围观者说,现在的医生就知道赚钱,肯定是医生把人家逼得没有办法,人家才会杀人。医生群体饱受舆论指责,每日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为患者治病,还要时时提防患者的“突然袭击”,难怪有七成医生不希望下一代子承父业。
制度性的问题还得从制度求解,那就是尽快补上医改欠账。“全民免费医疗”这样的美事不敢奢望,但至少,国家应该做到让每一个公民都看得起病,不至于因为缺钱从手术台上被抬下来;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服务,不至于因为地位、身份的差别而被令眼相看。此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需尽快建立,让医院和医生不至于因为“医闹”而焦头烂额。
医生习武防身不是一个娱乐事件,而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制度命题。医患关系好不好,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检验医改成效的晴雨表。什么时候医生能够专注于钻研医术而不是学习武术,那就既是医生的福音,更是患者的福音,是所有人的福音。如果医生看病时都变得心神不宁了,医生都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又能托付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