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孤岛”上那一声绝望的呐喊

(2013-09-02 01:23:22)
分类: 时评

北京“7·21”暴雨中公民驾车溺亡的惨剧,时隔一年之后在深圳再度悲情上演。


8月30日凌晨2时起,深圳普降暴雨,导致留仙大道低洼处一涵洞积水最深时达2米。凌晨4时许,家住深圳南山区的童许仙驾车从家出发,打算到罗湖火车站接从老家返深的丈夫和儿子,途经涵洞时被困于水中,3个小时后才被打捞上来,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1岁。


在一些网友的评论中,女司机不是淹死的,而是笨死的。理由至少有两个:第一,她第一次打电话给丈夫时,说车子进水“已经到膝盖了”,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打开车门逃生,而是坐等水涨过头?一看就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儿;第二,就算车里没有安全锤,也可以拆下座椅头枕里的钢棍砸破车窗玻璃……这些都是北京“7·21”暴雨后电视里教过的,一点自救常识都没有,也敢开车出门?


人都不在了,津津乐道于“逃生技术指南”,显得很冷酷。当然,这也可以视之为某种反思,以警示后来人。然而过于强调逃生技术,容易遮蔽一些非技术性死亡原因。

 

女司机在车内溺亡,可能与她的“笨”有关,但至少有一点童女士不笨,那就是她第一时间报警了。这就意味着,自她报警那一刻起,挽救生命既是她自己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任何一方面都不容稍有闪失。


一组时间数字可以清晰地表明政府方面的救援经过:4时40分,童女士打110报警;4时54分,南山区政府接到110转过来的救援通报;4时59分,南山消防赶到现场,但因水势过大、无专业救援设备无法实施有效救援;6时20分,位于深圳蛇口的南海救助队接到求助电话;7时30分,南海救助队的“蛙人”赶到现场,将童女士遗体从深水中拖出。


这里至少存在三点疑问:第一,为何110在接到报警14分钟后才向有关部门通报险情?第二,童女士报警之后,警方及救援人员有无和童女士进行电话沟通,引导她实施自救?第三,消防部门赶到现场后发现无力施救,为何没有及时向有救援能力的专业打捞队求助,而是白白浪费80分钟的宝贵时间?


“蛙人”仅用10分钟不到即将童女士遗体拖出,可见这种救援对专业人士而言不存在技术难度,只是个时间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从童女士打电话报警,到“蛙人”出现,时间整整过去了3个小时。


当今社会,通信技术、交通技术、救援技术如此发达,纵然天灾难以避免,在城市的街道上淹死人也是很不正常的事情。童女士不幸溺亡令人扼腕,但从相关报道披露出来的诸多细节不难看出,如果救援及时给力,她就算再“笨”,也很有希望逃过这一劫。


当日凌晨5时13分,童女士拨打了最后一个求救电话,是一声绝望的呐喊:“你们怎么还没找到我!”此时离她打电话报警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在这30多分钟时间里,童女士眼睁睁地看着积水从膝盖漫过头顶。


童女士的车不是开在荒郊野外,而是开在一座经济繁荣、人口超千万的大都市。而她溺亡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孤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