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又一座“看海”的城市?

(2013-07-19 22:01:23)
分类: 时评
昆明,又一座“看海”的城市?


2011年夏天,坊间流传一句戏言:“六月看海在武汉,七月看海在南京。”两年之后,这句戏言有了新版本:“冬天看海去三亚,夏天看海来昆明。”

7月19日这一天,对当天出门的昆明市民来说,就像一场噩梦。笔者上午十点多钟上了一辆出租车,就听的哥说,有早上6点钟打的去机场的市民,现在还堵在路上。然后是各种坏消息:公交车停运了,北市区停电了,二环瘫痪了,某隧道淹过顶了,盘龙江水漫上路面了……网友在微博、微信上发的现场图片和文字,更是各种囧:大观路与大观河“合二为一”,地下车库变水库,鞋子里倒出了泥鳅,“买房子的时候没说是水景房啊?”“如果你爱我,请穿越昆明城区来看我!”……

从笔者所住的昌源北路到环城西路,不到7公里的路程,的哥开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大部分地方涉水而过。这还是在淹水情况不算太严重的西片区。的哥苦笑着说,终于深刻理解了2011年夏天武汉人的一句名言:不会划船的司机不是好司机。

据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的数据,从18日夜间11点到19日早8点,金殿水库气象监测站监测到的降水量达到193.5毫米,超过了2008年夏天昆明的那场号称“50年一遇”的特大降雨。我们已经习惯于用“突如其来”、“多少年一遇”来形容自然界剧烈的气候变化,似乎唯此方可表现天灾之暴虐,方可抚慰民众受伤之心灵。

“委罪于天”从来都是最好的遁词,然而,一再上演的暴雨淹城就完全没有人的因素吗?

说到可以“看海”的内陆城市,昆明不是唯一,但昆明人有足够的理由愤怒。这几年昆明到处围挡施工,市民饱受交通拥堵之苦。大家之所以觉得尚可忍受,既是期待一个美好的愿景——地铁,也是因为这些围挡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进行地下管网改造。本想“长痛不如短痛”,哪知挨了这一刀,还是这么痛,甚至比以前更痛。

去年10月媒体报道,“昆明22条重点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已完美收官”,有市民质疑整治成本过高,相关部门解释说:“此次道路整治,不单单是对路面和绿化进行整治,更多的是地下管网迁改、排水污水设施建设和交通工程的改善……工程量大,成本自然就高一些。”言下之意,钱大多投入了“地下”,花到了“看不见的地方”。7月19日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在发问:说好的排水管网呢?

埋藏在我们这座城市地下的密如蛛网的排水管网,就像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一个人的脸面。昆明城区几乎年年都会遭遇的水患,尤其是从前天夜间到昨日白天的这场强降雨,再度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敲响了警钟:类似于地下排水管道这种“看不见”的市政建设项目,要比地面上那些“看得见”的高楼和景观大道,与市民生活更为息息相关。

人们多把大禹视为一个治水的英雄,其实他最大的功勋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堪称国家的王朝——夏。一个治水的英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政府首脑,这很具有象征意义——人们交粮纳税组建政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抵御来自大自然的灾害。换言之,为民众抵御自然灾害是政府的天然使命。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被媒体引用了无数次的雨果名言,真的不希望再反复提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