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托用餐管理员、走读生路队长、花卉管理员……这些听上去奇奇怪怪的职务,全是长沙青园小学一(1)班的班干部岗位。这个班一共59个孩子,班干部岗位也有59个,通过孩子们填意向表、召开家委会讨论候选人、再由学生竞聘演讲,最终确定职位人选。至于班长一职,则由全班学生按学号轮流担任。(《潇湘晨报》9月24日)
六七岁的孩子刚进小学校门,就被人人派发一顶小官帽,于是很多人就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从小官本位思想的侵蚀。
这些年有关班干部的丑闻不少,某些学校学生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贿选”现象严重,有靠请客送礼拉关系的,有靠“代写作业”争取选票的,甚至还有家长走后门帮孩子当上班干部的。总之,成人社会官场中的一些潜规则,似乎一古脑儿地搬进了校园。
59个孩子,59顶小官帽齐飞,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公务员班。这是不是学校和班级在有意识地向家长和孩子传递一个信号:当官要从娃娃抓起?细读新闻之后,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学校里的班干部与成人社会中的“官”不能等量齐观。其次,所谓“59个班干部”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通常而言,班干部指的是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的同学,在职责范围内对其他同学拥有一定发号施令的权力,比如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等。看看这个班的“班干部”,什么花卉管理员、饮水机管理员、用餐管理员……这叫神马班干部啊,不如叫班级志愿者。
因此,与其说这个班级分封了59个班干部,不如说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一个为班级服务的岗位。如果此举有助于让孩子们在为其他同学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我认为这个做法还是不错的,至少是值得尝试的。而且,这一举措并不是学校和老师拍脑门的结果,而是家长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的,也就是说,它经过了民主程序,尽管对孩子们而言是一种简接民主。
我倒不担心这些孩子会因为被封了一个“官”就有了官本位思想,真正有官本位思想的是大人。新闻中有一位谢女士,她希望孩子能担任班主任助理或班长,可她的孩子却看中了“图书管理员”这个在母亲看来“没有权力”的岗位。孩子的想法跟母亲不一样,他选“图书管理员”的理由是:我喜欢看书,喜欢书,会保护好书,会帮大家看好书。
由此可见,小孩子“选官”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兴趣爱好,二是服务同学的意愿;而大人“选官”看重的则是权力。显然,孩子眼中的“官”更接近“公仆”的原本意义。“官”和“官本位”是两码事,做官的人不一定就有官本位思想,做了官颐指气使、搞特权那才叫官本位。而孩子眼中是没有官本位思想的,有官本位思想的只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一顶小官帽就是一份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为他人服务,而且机会均等,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妥,因此没必要上纲上线。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这个“人人都是班干部”的游戏玩得不能太成人化、世俗化。“59个班干部”的权力有大有小,学习委员肯定比花卉管理员管的事儿要多,因此要教导孩子们,让你当学习委员不是因为你比其他的孩子强,只是因为你最适合这个岗位。孩子将来长大了,他自然就会明白,一名市长和一名环卫工只有社会分工意义上的差别,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仅此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