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配程序透明则“黄牛党”无处藏身

(2011-09-22 23:00:59)
标签:

铁道部

票贩子

杂谈

分类: 时评

    9月21日,铁道部公安局透露,为防范不法分子套购车票高价倒卖坑害旅客,铁道部公安局作出部署,自即日起在全国铁路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倒票“蓝盾”专项行动,对票贩子集中围剿,并要求各级铁路机关建立票贩子信息数据库,形成全路信息共享的打击平台。(《京华时报》9月22日)
    票贩子俗称“黄牛党”,据说这帮人是造成春节、学校寒暑假、旅游旺季等特殊时段铁路客运“一票难求”的罪魁祸首。多年来铁路部门为围剿“黄牛党”采取过无数次专项打击行动,但一直收效甚微,如今提出要给票贩子建立“黑名单”,此举果真管用吗?从各大门户网站的网友留言看,民众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建立“黄牛党黑名单”,首先要搞清楚谁是“黄牛党”。这个问题在铁路部门看来可能很简单,无非是那些一大早蹲守在火车站售票窗口的票贩子,他们每每在售票窗口打开伊始即将紧俏车票一抢而空,然后高价倒买给急需乘车的旅客。由于这帮人混在成千上万的购票旅客之中,加之经常流窜作案,所以打击难度很大。现在有了全路信息共享的“黄牛党黑名单”,就好比给铁路公安人人装上了一双降妖伏魔的火眼金睛,从今往后识别和捉拿票贩子就容易多了。
    不过在很多人眼里,“黄牛党”不完全是那些怀揣紧俏车票,在排队买票的旅客中察颜观色、寻找“猎物”,而后加价赚一把的小角色。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按照火车站发布的某次列车车票预售日期,彻夜不眠不休地排队,好不容易第一时间出现在售票窗口,售票员却告诉你票卖完了了。也就是说,寻常的“黄牛党”还没出手,大量车票已不知去向。
    当然,买不到票并不意味着你上了不车,办法肯定是有的——找票贩子。笔者有一位朋友常年出差在外,因而对“黄牛党”情有独钟,他的手机里存了好几个分属不同城市的票贩子的电话号码,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该友人的体会是,直接找票贩子比去火车站买票要靠谱,既省去排队之苦,又很少令他失望。
    太多的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内鬼”,票贩子不可能总是十拿九稳地搞到那么多紧俏车票。换言之,“黄牛党”不仅仅是那些普通的票贩子,还应包括监守自盗的“内鬼”,他们才是倒票行为的源头。如果潜伏在铁路系统内部的“黄牛党”未被根除,只打击外部的票贩子,倒票行为只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多年来铁路部门一直否认有内部人员参与倒票,至少不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因而对民间呼吁已久的“抓内鬼”一直不怎么上心。铁路部门究竟有没有“内鬼”,是个别现象还是已成“气候”,有两个既定事实可以佐证。其一是,
2006年因涉嫌故意伤害、贪污受贿而落马的武汉铁路分局原副局长刘志祥,被检察机关调查出此人竟是武汉市最大的“票霸”,其在担任汉口火车站站长的6年间,与该站票务部门各个关键岗位串通一气,形成一个完整的倒票利益链,从中牟取数额惊人的非法利益;其二是,今年7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暗访时发现,动车实名制后北京西站依然活跃着票贩子的身影,出100元可以直接请票贩子带上动车再补票,“黄牛党”可借此避开实名制的监督。
    由此可见,解决“一票难求”这个痼疾,靠建立“黄牛党黑名单”来加大打击票贩子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实名制亦非一劳永逸之策。依笔者之见,倒票现象的根源,在于车票分配程序不透明,而且严重缺少外部监督。铁路部门从来不曾公开有多少票分配给了旅行社、酒店,又有多少票预留给了机关团体,至于有多少票通过不明渠道进入了“黄牛党”手里,更是一个谜。这样一来,旅客通过正常销售渠道可以排队买得到的紧俏车票,只能是少得可怜。
    为今之计,迫切需要的是在引入外部监督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的火车票分配和销售机制,让每一张火车票的去向清清楚楚、有据可查。如此,则“内鬼”、票贩子皆无处藏身,这比建立一个完全靠铁路部门自查自纠、自说自话的“黄牛党黑名单”靠谱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