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企业送事业编制纯属病急乱投医
(2011-05-24 00:47:48)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为解决企业人才匮乏问题,给前来应聘的大学生送出了一份大礼:如果大学生到企业就职,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5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山东商报》5月23日)
这个引进人才的招儿在当地美其名曰“双薪双管双用”,据说是一种创新。出台此政策的背景是,宁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匮缺是当地企业发展中的显性问题,而宁津近10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进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编名额,这就给“进企业送事业编制”创造了条件——这些编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来给企业招人做“诱饵”。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招募人才的确很难办,政府伸出“有形之手”,结合本地实际搞一些特殊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将事业编制和财政工资作为企业招人的“添头”奉送,这种做法还是第一次听说。
众所周知,事业编制之所以存在,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为企业服务的,动用如此重要的公共资源为部分企业引进人才增添筹码,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再者,所谓“双薪”相当于领了一份空饷,当地一位居民就说了:“基层财政非常有限,没有在事业单位干工作,却享受工资等待遇,我个人有意见。”
此外,“5年后可安排进事业单位”于法无据,也是该政策在当地引起巨大争议的最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外,一般都要实行公开招考,而宁津县的“双薪双管双用”明显绕开了这个环节,大学生在企业工作5年就可以被“安排”进事业单位了,这就给权力寻租留下操作空间——企业主或政府官员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为子女或他人谋取事业编制?
就算当地政府在5年后的“安排”中可以在程序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其结果也与初衷背道而驰——“双薪双管双用”的本意是为企业招揽人才,而不是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其实,这个结果在5月20日举行的当地企业与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已经显现了,有学生说:“事业编制的身份,就意味着铁饭碗,以后养老、医疗也有保障。就是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我觉得也没有事业编制重要。”人家就是冲着事业编制来的,5年后“走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企业花5年时间将这些大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一转眼鸡飞蛋打,同时也意味着“双薪双管双用”的政策效果化为乌有。
因此可以不客气地说,“双薪双管双用”纯属病急乱投医,既没摸到脉门,又开错了药方。企业引进人才有困难政府不是不可以出手相助,但得找准法子,不能乱伸手,更不能以违背法律法规和破坏社会公平为代价。当地政府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法规、政策范围内通过减免税收提升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确保劳动者权益,以此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用工环境。
事业编制为什么有吸引力?无非是工作有尊严、福利待遇有保障。如果当地企业的饭碗也有这样的含金量,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