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两份声明,一份是关于错别字的道歉,另一份关于“会所门”的说明。
这两份声明都很有意思。
关于错别字的道歉说,“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别字,谨向公众致歉”。挺了3天终于道歉了,终于不说“撼”字很“厚重”了,故宫总算低下了高高在上的头颅,不容易。
故宫貌似对错误认识很深刻。“强词夺理”、“误导公众”、“认真调查”、“严肃批评”、“举一反三”、“全面整改”……这些严厉的措词,说明故宫还是有文化的,至少,故宫的领导很有文化。
关键是,错误不是故宫高层领导犯下的。“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未交院里检查。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
因此,这份道歉声明达到了双重效果,一是表明了故宫闻过则喜、有过必改的姿态,二是撇清了院领导在这件事中的责任。
如果我没有记错,5月13日当天给公安局送锦旗,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位副院长带着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去的。千万别跟我说,副院长当时没看见锦旗上的“撼”字,不知道这算不算“已交院里检查”?
所以,这份道歉声明就显得很不诚恳。领导不认错,很难让人相信故宫会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再来说说关于“会所门”的声明。与关于错别字的道歉声明如出一辙,“会所门”这事儿不是一点影子都没有,但也不是院领导的错,是一个叫“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干的,这家公司“在未经院里审批的情况下,擅作主张”。
又是领导被蒙蔽了,故宫的领导可能是太有文化了,文化人总是容易被不法奸商蒙蔽。我在想,建福宫开业典礼那天来了那么多名流,故宫博物院的院领导大约也是要出席以示重视的,没准儿还发表了重要讲话,要说对“入会协议书”这事儿毫不知情,打死我也不相信。
这份声明就没有向公众道歉的意思,只是一个“情况说明”。我理解故宫方面的考虑是,错别字这事儿非道歉不可,错得太离谱了,连小学生都忽悠不过去,再不道歉就太不好意思了。再者说,这是个小错,道声歉也就过去了,顶多就是个丢人现眼,全国人民不会因为故宫写个错别字就穷追猛打,没完没了。而“会所门”如果被坐实了,可就不是个小错,这相当于拿国家文物跟富人做交易,上面追究下来,弄不好有人要丢乌纱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坚决不能道歉,道歉就相当于承认错误,问题就严重了。
故宫的这两份声明,我看可以用8个字概括:推卸责任,避重就轻。
难怪故宫招贼,都像故宫领导这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招贼才怪。
感谢那位进入故宫盗宝的小偷,不是他,我们就看不见故宫里的这些糗事儿,真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