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租房供给充足”的画饼怎供蚁族充饥

(2010-12-28 01:12:31)
标签:

住建部

房屋租赁管理

蚁族

群租

胶囊公寓

公共租赁房

画饼

杂谈

分类: 时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不久出台、即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这一规定被指意在打击蚁族群租而广受舆论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姜万荣日前回应称,规范分割出租行为有其现实意义,中低收入人群租房问题可通过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解决。(《新京报》12月27日)
    姜万荣副司长此言一出,很多人都想起了那个“何不食肉糜”的著名典故。有网友留言:“我也不想群租,请姜司长告诉我,廉租房和公租房在哪里?”
    一群人合租一套房或一间房,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群租人员混杂带来的治安问题,卫生、噪音等扰民问题,改造房间水、电、气线路带来的消防隐患问题,等等。诚如姜司长所言,“分割出租行为不仅因居住密度大而无法保障承租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还因承租人过度占用公共资源侵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容易导致矛盾和纠纷”。然而,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群租,没有谁不想住高堂华屋,如果不是无法可想,谁又愿意挤在只有两平方米的“胶囊公寓”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密密匝匝的城中村曾是群租者的“伊甸园”,随着一个又一个城中村被推土机夷为平地,蚁族们的廉价生存空间被挤压,不得不走上群租之路。现阶段有群租需求的主要有三类人群:一是农民工;二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三是一些服务性行业“包吃包住”的员工。这三类人群既买不起房,按照“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也是绝对租不起房的——以北京为例,城区一套实用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租金已高达3000多元,北京市规定人均租住面积不得低于10平方米,也就意味着一间房只能租给一个人,每月至少得交房租1000元。对许多低收入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而言,交完房租就只好喝西北风了。
    不是蚁族偏爱群租,实在是因为他们租不起一间房。不允许群租,就等于逼着蚁族们去承受更高的租金,很多人可能就只好卷铺盖回老家了,相信这不是住建部出台相关规定的初衷。
    姜万荣副司长给蚁族们画了一张饼——中低收入人群租房问题可通过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解决,他还说:“目前,各地均以各种渠道拓宽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房源,确保租赁住房的供给稳定充足。中低收入人群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当地主管部门申请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居住。”笔者猜测姜副司长大约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型官员,不习惯于微服私访的,要不然何以得知“租赁住房的供给稳定充足”?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从来只见雷声大雨点小,目前各地已建成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屈指可数,连满足拥有本地户籍低收入群体的需求都远远不够,外来的蚁族们哪敢指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政府官员说住有所居不等于居者有其屋,开发商说你买不起房可以租房,而今住建部又规定不让群租。这让人不禁要问,那些既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的人,难道只能睡在大街上?群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从长远看的确需要严加管理,甚至进行必要的限制,但如果租房的现实门槛远高于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他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为自己搜寻一席仅够容身的群租之所。
    在廉租房和公租房的梦想还没有照进蚁族们的艰辛生活之前,建议住建部的官员们还是缓谈限群租,多想想怎么“拓宽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房源,确保租赁住房的供给稳定充足”。现阶段还是给蚁族们群租留下一点可怜的空间吧,“胶囊”虽小,至少是一个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