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网金碧论坛出现一篇题为《云南财大靠抓阄决定留校人数——龊!龊!龊!》的帖子,网名为“yaobook14”的网友称,云南财经大学假期留校名额是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这让假期准备留校的他感到很无奈。
笔者对抓阄这种方式并无多少反感,特别是在僧多粥少而又没法减少人数、增加粮食的情况下,抓阄未尝不是一种最公平的做法,所有人都“听命于天”,大家机会均等,抓不到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只不过,抓阄虽然可以大体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公平,却容易造成对个体的不公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慎用为妙。尤其是在事关个体权利的事情上,抓阄就显得有点儿不伦不类。
大学生住学生宿舍可视为一种权利,原因很简单:既然交了学费,学校理当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期间的一切便利,包括住宿的便利,此为天经地义。当然,云南财大今天暑假期间要求大部分学生离校,只允许5%(后来增加到20%)的学生留校,有不得已的苦衷——大量学生宿舍需要翻修,西校区要搬到本部,学校要组织部分学生军训,实在拿不出足够的宿舍供学生假期住宿了。这些理由都客观存在,每一条拿出来都硬梆梆,相信同学们也能理解,问题是,出现这些状况并不是学生造成的,而现在很多学生却面临着暑假期间在学校无处栖身的窘境。
学校称某些班级抓阄是误解了留校政策,言下之意是,学校并未让同学们抓阄决定去留。可不抓阄的话,同学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依笔者之见,在这件事情上,学校一方没有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或者说没有穷尽一切努力维护学生的权利。
“抓阄帖”见诸网络后,学校对留校政策作了一些修正,比如增加留校比例,给困难学生发放往返路费等。笔者觉得这些努力还不够。一年几千块的学费都交了,学生不会缺少假期回家的路费,相信每一个“赖着不走”的学生都有自己留校的理由,比如有的学生要复习考研,有的学生要留在昆明实习,有的贫困学生想趁着假期打工积攒下一学年的学费。这些愿望都值得尊重,学校应尽一切可能为这些学生提供栖身之所。
其实,从一开始,学校就应该对有假期留校意愿的学生人数作一个详细摸底,而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个留校比例,然后要求各班级强制执行。如果学校的确拿不出足够的宿舍满足学生需求,也并非只有“请学生回家”一条路可走。假期停课必然会空出一些教室和办公场所,这些地方均作可为临时宿舍。此外,给意欲留校的困难学生发放租房补贴比给他们发放回家路费要靠谱得多。古人云“尽人事,听天命”,现在学校的人事尚未尽到,怎么能让学生们通过抓阄听天由命呢?
据说现在有不少高校要求学生假期离校,学生想留校还得写申请、开证明,有的高校甚至“一个都不能留”,一到假期学生宿舍大门紧锁,原因是“不能保证安全,管理成本太高”。笔者离开大学校门近20年,吾国高等教育之日新月异实令人大开眼界——学生越招越多了,学校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学生的日子却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