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今日报道说,宁波市第一医院的一张医药清单在网上曝光:“每开出一支单价为32.3元的氨曲南,医生可拿到6.5元的回扣。”经有关方面初步认定,清单上开列的人和事均查有实据。
媒体总是大惊小怪,说什么“惊现回扣清单”,好像医生开药吃回扣是天下奇闻。当然也不是说这事儿一点新闻价值没有,比如,出丑的这家医院刚刚获得“2009年宁波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不过,在一个贪官情妇都可以当上全国劳动模范的年代,吃药品回扣的医院评上“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也算不上惊天动地的事情。
窃以为,这个新闻真正有看点的地方,是有关方面的处理方式——宁波一院对当事医生进行诫勉谈话。这种“惩罚”是否过于轻飘、有没有效果暂且不论,我对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因为新闻中说,有知情人及卫生局官员称,这张回扣单所涉及人员、部门、数额如此精确、详细,一般没有内部人员帮助,医药代表不可能拿到,目前只有信息科、药房或医院高层才有可能拿得到这样详细的清单。
如果这个说法是准确的,那就说明医生开药吃回扣这件事医院是知道的,默许的,甚至是“规定动作”。这样一来,“诫勉谈话”肯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批评教育、指出当事医生存在的问题、警告下不为例,而是别有所指。新闻中没有详细披露,在下不揣浅陋,在此冒昧作一番猜想。
根据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常例,诫勉谈话的范围应不局限于清单上曝光的医生,而是所有有机会开药吃回扣的医生以及药房工作人员等利益相关者。领导表情很严肃,因为回扣清单这么绝密的东西被曝光在医院历史上还是头一回,捅了这么大的娄子,确有必要认真总结教训,深刻反思,亡羊补牢。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查找问题——当然不是指开药吃回扣这件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而是探究清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经医院领导和一众医生分析认为,理论上只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当事人不小心遗失,被好事者发布在网上;二是分赃不均导致内讧,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恶意散布。如果是前者,可视为小概率事件,无关大局;如果是后者,问题就严重了,一定要将这个潜藏于内部的害群之马揪出来并逐出医院,以儆效尤。
二是寻求对策。鉴于“清单门”极有可能祸起萧墙,说明药品回扣的规则还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在最大限度上做到各方利益平衡,有些部门可能存在不满情绪。领导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医生开药的回扣由原来的20%降至15%,结余下来的钱补贴给其他不能直接开药的医务人员。因事关自身利益,有些医生开始有些犹豫,但在领导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医生们纷纷表态服从大局,这一方案最终通过。
三是安抚人心。领导对众医生坚决执行医院制定的回扣规则表示赞赏,并重点表扬了清单上那位开出372支氨曲南的“回扣标兵”;由于此事已被媒体报道,且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不能预知舆论的反弹力度,领导表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当事医生作出更为严厉的惩罚,比如内部通报批评、写检讨书什么的,请这些医生充分谅解,凡是受委屈的医生,发放年终奖时予以倾斜,绝不让老实人吃亏。
最后,领导请各位医生不必担心,因为开药吃回扣是业内通行的游戏规则,卫生部门不会不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同时号召医生们坚定信心——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回扣这块蛋糕只会越做越大,各位为之努力奋斗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