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一名优秀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一名平庸的处级公务员可以拿到三倍以上的退休金——原因无他,一为“企业人”一为“机关人”而已。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金“双轨制”是个关注度相当高的热点话题。
3月7日,曾任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步正发向媒体披露,我国正在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所有人、所有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和享受待遇将一视同仁,“机关和事业单位将来都要纳入到养老保险缴费的行列。”
步正发先生所言“一视同仁”似乎传递出一个足以令万众欢呼的积极信号——养老金“双轨制”即将“并轨”,从今而后,每一个中国公民在进入老年之后都将沐浴到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不偏不倚的阳光普照。
然而且慢高兴。就在同一天,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某网站时,告诉了我们“并轨”是怎么个并法:“其实你们也不用呼吁了,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并轨会很快。现在所谓的双轨制,里面有基本的一块和非基本的一块……我敢承诺,基本的那一块很快会出台做成一样,但是公务员肯定会有年金,肯定会高一些。”
从杨宜勇先生的身份以及“我敢承诺”、“肯定会有”、“肯定会高一些”等无比坚定的语气中,我们基本可以窥见即将推出的所谓“一视同仁”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个什么样子。“基本的一块”一视同仁了,而公务员凭空多出“年金”这个“非基本的一块”。所谓“并轨”,原来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双轨制”。
杨宜勇先生还说:“你们(网友)也要向企业提出来,要求建立企业年金,这是你们自己要做的,将来你们不要输在年金上。”言下之意是,企业员工并非一定没有“非基本的一块”,不过要靠自己争取。企业年金属于非强制性养老保险,放眼今日之中国,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垄断国企可以为退休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养老账户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企业员工知道退休后还有“企业年金”这个香饽饽。在基本养老保险尚且难以保障的语境下,又有多少私企员工敢向老板提出企业年金的奢求?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非公务员群体必将“输在年金上”。
关于收入分配,近年来有一个共识是,一次分配追求效率,二次分配旨在公平。养老保险作为二次分配的重要构成部分,事关公民的基本权利,理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均贫富”,不能因为公民退休前职业不同而区别对待。“机关人”可以板上钉钉地拿到年金,而大多数“企业人”几乎拿不到年金,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何谈“公平”二字!
还有一个问题是,“公务员肯定会有年金,肯定会高一些”的底气从何而来?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吗?如果说养老保险是一块需要公平切分的大蛋糕,而现在,切蛋糕的权力却掌握在少数参与分蛋糕的人手中,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基本没有发言权——这种状况不改变,“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今年全国两会,“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令国人振奋。我理解“生活得更有尊严”包括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不求人人皆有豪宅名车、皆能华服美食,但求每个人的老年皆能拥有同等的免于贫困、饥饿、病痛、恐惧的权利。以此审视“公务员肯定会有年金,肯定会高一些”的养老金“并轨”,离“尊严”二字还差得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