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约也是这个时节,正值陕西华南虎事件风生水起,因“年画虎”戏剧性现身,虎照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庆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意是说,咱们赶上了好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存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将使世间一切纸老虎无处藏身。
果真如此吗?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起因是今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被卷入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除了蒙牛、伊利等国内知名奶企,还有大名鼎鼎的百度搜索。有人在网上曝料称,三鹿与百度签订了一份每年300万元的广告投放协议,以享受负面新闻屏蔽,尽管百度公司发表声明否认此事,但从网民的穷追猛打以及相关媒体的深入调查结果来看,百度“屏蔽门”并非空穴来风。
自那以后,我很少用使用百度,查找资料多用谷歌,尽管百度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其界面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而此前我一直是百度的忠实用户,记得刚到昆明时,临出门前都要“百度一下”,找餐馆上百度,买飞机票也上百度。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信息搜索归入“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之一,他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可以靠自己就能找到这么多资讯,这么多的人、事、物。”网络搜索引擎的先进性及对社会的贡献毋庸置疑,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享受它带来的方便,但我们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经常会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类似于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在本质上是一个企业,是企业总要赢利。IT行业人所共识的是,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类网站仅靠访问流量难以维持,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广告生存。此外,“竞价排名”是搜索引擎通行的赢利模式,客户付款的数额与搜索结果排名的顺序紧密相关,付款越多排名越靠前。在这一点上,百度、谷歌、雅虎全能搜等搜索引擎概莫能外。作为商家,为特殊客户提供特殊服务,原本无可厚非,但百度的竞价排名让人嗅出了些“强盗”的味道。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户外用品生意的,两年前他为自己的公司注册了一个网站,前不久他突然发现在百度上搜不到自己的网站了。我问他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百度,他回忆说,几个月前有一个自称百度员工的人打电话来,邀请他参加百度竞价排名,每年交3000元钱,就可以让他的网站出现在关键词“户外用品”的搜索首页。这位朋友一来觉得没必要,二来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于是便回绝了。我对他说,你的网站一定是被“百度爬虫”光顾了。“百度爬虫”是百度公司开发的一种软件,可以自动检索到商业网站的敏感信息,而后百度公司会主动与网站取得联系,要求相关商家参与竞价排名,如被拒绝,该网站有可能会被百度屏蔽。
如果留心观察,我们还会发现,百度的搜索界面与谷歌存在明显不同——谷歌的左侧是自然排名(根据网站和网页点击率进行排名),右侧是赞助商排名(即竞价排名),百度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将自然排名和竞价排名混在一起,谁出的钱多谁就排在前面,这就很容易误导用户——人们的惯常思维是,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的,一定是知名度高、信誉好的。日前央视曝光百度排名靠前的几家癌症、性病医疗机构,经调查都是些坑蒙拐骗的不法游医。
从传说中的“百度屏蔽三鹿负面新闻”,到百度“唯钱为上”的竞价排名,我们很难说百度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法规,正如百度所声称的“没有义务显示任何一家网站”。然而,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商业伦理上,百度的确是有所亏欠。百度“屏蔽门”和竞价排名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更为担心的是,如果对搜索引擎排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总有一天网络自由将会沦为资本的附属品。
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的次日(11月17日,星期一),百度的股价在纳斯达克收盘暴跌25.04%,百度遭受了来自于市场的自然惩罚。也许百度不会太在意这一暂时的挫折,毕竟它还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在国内仍是用户最多、流量最大的搜索引擎。但请百度不要忘了,搜索引擎不止百度一家,没有百度,还有谷歌、雅虎……流量大是好事,但从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流量大未必就不会淹死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