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人之不幸更甚于三奶之恶

(2008-09-15 01:03: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昨天是中秋节,与几位好友相约一起去吃火锅。席间接到一条中秋祝福短信:“月到中秋分外明,不做三奶,不嫁穷人。但愿年年中秋夜,妻贤子孝,金玉满盆。”说与在座诸君,众人皆露出会心的微笑。于是我便问几位在座的女同胞:“如果在做三奶与嫁穷人之间作出选择,你选哪个?”众女皆面露为难之色,问:“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吗?”我说:“二者必选其一。”在我的一再逼问之下,一女答道:“嫁穷人非我所愿也,做三奶亦非我所愿也,二者必选其一,舍穷人而取三奶者也。”众皆大笑。
    “三奶”的典故源自前数日网上流传的一个帖子,一位自称“我是农家女”的女大学毕业生自称“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此帖被网友热捧,声援“我是农家女”的占绝大多数。媒体评论则较为冷静,有不少论者对贫富悬殊导致的道德滑坡深感忧虑。一位大学教授撰文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穷面前,我们没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没有改写命运的决心。”另一位学者则以“无数打工者在流水线上辛勤劳作,无数白领在写字楼里加班加点”为例,证明“我是农家女”之所以陷入“嫁穷人”和“当三奶”的两难,完全是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不思进取造成的。
    这两位先生均强调了依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但我猜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我是农家女”的贫困及由此带来的痛苦折磨,因而发出了类似于“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所谓“宁做三奶”当然只是个笑谈,我相信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女同胞还没有堕落到“宁做三奶”的地步,“我是农家女”也声明“并不是真的想做二奶三奶什么的,只是想发泄一下心情”,所以比“宁做三奶”更重要的是“不嫁穷人”——谁都不愿意陷入贫困的境地。
    我们来看看“嫁给穷人”有什么后果。如果你和穷人生了一个孩子,你们的孩子一定吃不起雀巢奶粉,只好买“物美价廉”的三鹿,弄不好就会吃出一个“结石婴儿”来,高昂的医疗费用将使你们更加贫穷。如果你嫁给一名矿工,你的丈夫不仅面临煤矿塌方、瓦斯中毒的危险,没准儿还得遭遇山西襄汾泥石流事故之类的“天灾”,将你们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爱巢毁于一旦。如果这些只是“偶然”,那么还有许多必然——你们以自己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增光添彩、向政府纳税,却换不来同等的市民待遇;你们买不起商品房也无权享受经济适用房;你们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学要交纳比已经免除的学杂费高得多的借读费;你们老了之后没有医保和养老金,很可能在饥饿和病痛中离开人世……
    所有这些,都不是靠个人奋斗可以解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的权利被剥夺了。”这句话在大多数时候可以解释贫穷的成因,而解决穷人的权利问题,唯有靠制度,即我们的社会制度必须为穷人构建公平的上升通道,并根除一切有可能剥夺穷人权利的丑恶现象。
    如果所有向上的通道都无一例外对贫困者关上了大门,少数人为了理想而贱卖道德几乎不可避免,由此不免会带来一种负激励效应。当越来越多的贫困者热衷于“做三奶”的时候,旁观者如何能分得清这些所谓的“道德沦丧”者,究竟哪些是直接肇始于贫穷,又有哪些仅仅是出于好逸恶劳?我们其实没有任何道德优势可以居高临下地对“我是农家女”指手画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