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板服务”关乎理念更关乎制度
(2008-09-15 01:03: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一个研讨班上就孟连事件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变成了‘为老板服务’,这种淡漠群众利益、只为既得利益‘护法’的事再也做不得了。”此言可谓一针见血,且发人深省。
孟连事件源于当地部分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这原本是十分正常的,社会运转过程中,民众之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纠纷。如果当地党委、政府能够恪尽自己的职责,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的纠纷应不难解决,至少不会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当然,前提是政府能够保持公正立场,在纠纷的各方当事人之间,中立地进行裁决。果真如此,那么不论最终的裁断结果是什么,相信当事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惜的是,孟连县个别官员与企业打得火热,有的坐着企业提供的豪华越野车,有的在企业入股分红;为给企业“保驾护航”,孟连县委甚至将一橡胶企业老板的儿子安排到企业所在乡镇担任主要领导。因为丧失了中立性,在胶农眼中,当地政府部门不可能在处理他们与橡胶企业的纠纷时保持公正,事实也是如此。而且屁股一旦坐偏,公权力的“公”字也就谈不上了——孟连县将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错误定性为农村恶势力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因而采取强硬措施处理,终于引发严重的流血冲突事件。
孟连事件的教训在于,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各个利益群体,尤其是在引人注目的利益冲突中不能公正行事,那么,政府的权威就会丧失,公信力就会流失,其作出的公共决策就不会被民众所认可,甚至严重到“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的地步。
因官员屁股坐偏导致民众不满在今天的中国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委,官员“为老板服务”可以享用老板提供的好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力寻租,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官员偏袒企业的行为也是错误的政绩导向使然。
当前有不少地方,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以GDP增长速度作为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在这样的政绩导向激励之下,某些地方官员自然会倾向于“为老板服务”,一旦普通民众与企业发生冲突,他们很容易站在企业一边,而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也会被视为影响本地经济发展而予以压制。于是,民众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就演变成了民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冲突。
解决权力寻租的问题关键在于强化民主监督,使公权力受到有效约束;至于纠正错误的政绩导向,则有赖于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者皆事关制度建设。所以,“为老板服务”不仅是某些官员的执政理念出现了偏差,更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对金钱和权势的渴望是人性中固有的欲念,有些官员天天在台上高喊“为人民服务”,可事到临头屁股照样会坐偏,只有用制度约束他,让他知道权力寻租的后果很严重,并用制度激励他,让他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好处大于“为老板服务”的好处,基于人人皆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官员们在面对“老板”和“人民”时,自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