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周六路过昆明动物园,看见云南省红十字会设在那里的一个地震募捐点,有个看上去不到7岁的小姑娘捐了一口袋硬币,可能是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现场的工作人员说,当天有个年轻女孩捐了10000元。
据民政部网站发布的消息说,截至昨日中午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9.45亿元,其中捐款75.42亿元,物资折款14.03亿元。
一时间,为地震灾区捐款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名人捐款,数目多寡很是引人关注。昨日与几位朋友小聚,席间有一位大姐愤而指责:“李宇春太不像话了,亏她还是四川人!”大姐此言是据此前传闻,李宇春仅捐了10万元,还是公司给她的宣传费。被怀疑“小气”的还有姚明、李连杰、陈道明、王宝强等人,在成龙捐款1000万元和一名老年乞丐捐出“全部家当”105元的映衬下,这些人似乎都成了为富不仁甚至忘恩负义的主儿。
笔者近日还在搜狐社区看见一个名为“印尼海啸的捐款名单和此次地震捐赠对比”的帖子,对那些在印尼海啸中捐款数目高于汶川地震的跨国企业大加挞伐,其中不乏“不再用微软的正版”、“沃尔玛滚出中国”等过激言辞。
某些国人一再陷入以捐款多寡论爱心轻重的误区,这让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抗震救灾已进入攻艰阶段的当前,抓紧宝贵的一分一秒抢救生命,才是当务之急。过度专注于某些名人或企业的捐款数额并对其说三道四,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分散社会的精力,甚至演化为道德勒索,只会让更多的捐助者在捐助箱前畏首畏尾——捐少了是小气,捐多了是做秀。将捐款这一纯属自愿的社会公益行为变异为对企业或名人的道德清算,这不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公民所应持有的理性精神。
我们还应该看到,普通公民的抗震救灾绝非只有捐款一条路径可走。基于每个人的财力以及慈善观念的不同,慈善方式注定是千差万别的。就这次汶川地震而言,出现一些“非主流”甚至“另类”的抗震救灾方式,只要有利于灾区人民,我们都应报以热烈的掌声。比如80后作家韩寒与牛博网网友组建救援队自费前往四川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你能因为他宣称“捐款0元”而指责80后不懂得感恩、没有社会责任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