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时评 |
上周最引国人注目的大事当数“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而国内舆论最大的兴奋点则是发生在陕西镇坪县的“华南虎疑案”。这两件事都与科学有关,前者昭示着中国航天科技的重大进步,后者则事关动物学以及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
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它的发源地变成现实,国人由此生发喜悦之情、自豪之感,乃至举国欢腾,自在情理之中。“嫦娥一号”升空说到底是一个科学事件,它是人类探寻宇宙奥秘的又一次重大尝试,而我们看到,在媒体的宣传语境里,民族复兴的象征意味,习惯性地压倒了一切——“中国全球地位提升”、“强国梦”、“太空大国形象”等宏大叙事式的话语充斥着电视台和报刊的黄金时段和黄金版面。
有评论将华南虎事件形容为“一个虎头引发的血案”,所谓“血案”其实并未发生,也永远不可能发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臆想当中,其背景是“三颗脑袋赌一张照片的真假”,3个不同身份的人——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农民——都“以脑袋担保”一张野生华南虎照片的真伪。以今天的科技水平,鉴定一张照片或真或假并不难,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出面来做这件事情以平息公众的质疑,却放任几个人在那里“赌命”和舆论无休止的口水战。
两起科学事件都掺杂了过多的非科学因素,说明国人对于“科学”二字还缺乏理性的认识。著名历史学家许悼云曾说,中国人先把科学当做洪水猛兽,后把它当做呼风唤雨的巫术,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把它看成宗教来顶礼膜拜。而他自己则认为,科学是个不断学习和发现的过程。我理解许先生的意思是,科学是世界上最老实、最本分的东西,而对科学的追求尤其需要平常心。
我们知道,司法上有无罪推定一说,要认定一个人有罪,先假设他是无罪的,用证据来否定这个假设。科学上认定一个人的发现,也是从他没发现开始,用证据来说明他确实发现了。举例而言,陕西农民周正龙及当地官方宣称拍到了一张活生生的华南虎照片,就等于把自己置于骗子的地位,直到拿出了确凿证据才能脱罪。在真相还没有大白于天下之前,怀疑陕西方面有发展“老虎经济”的利益驱动无疑有些不公平,但从事态发展的戏剧性进程看,有关各方无疑失去了平常心。
科学的平常心不仅在于需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进行“证实”或者“证伪”,还在于科学本身是一个“不计名利地追求客观真理的过程”(罗素语)。基于科学“超越国界”的特性,过多地将“嫦娥奔月”与“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也是一种追求名利的表现,这种狭隘的民族自豪感与科学所需要的博大情怀明显不相吻合。如果说我们可以为“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感到骄傲的话,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为人类认识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伟大事业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而不是当旁观者。
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的成就不能为一个民族所专有,它是全人类的光荣;野生华南虎是否还存在不仅事关一国一地,还关乎整个地球的生态。如果能够这样想,就能有一些平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