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的道德困境

(2007-09-02 22:04:30)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时评
    在一则寓言里,有两个人和一头驴走在路上,这两个人是父子关系……这故事很老,想必诸位在幼儿园时代就已经听过了,但我觉得有必要再重温一下。父子两人牵驴而行,旁人议论道:有驴不骑是笨旦。于是子骑驴父步行,旁人又议论道:世风日下子不孝。于是父骑驴子步行,旁人再议论道:幼子可怜父无情。于是父子同骑一驴而行,旁人还议论道:虐待牲畜不人道。故事的结局很滑稽:父子抬驴而行。
    故事的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是站在父子的立场上而言。如果站在驴的立场上,还可能有别的意思,比如说:就算我是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驴,也不能被你们这样折腾啊!作为看客,我还发现另一层寓意:在漫天飞舞的道德大棒下,一切都会变得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最近,关于慈善的话题,强烈刺激着舆论味蕾,在社会各界掀起的评论狂潮,可谓遮天蔽日。从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受助资格,到河南濮阳要求受捐助学子签署“道德协议”回报社会,再到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今年以来遭138人上门索捐、影星温兆伦资助患白血病女孩因捐款不多被指责“太小气”……在四下飞溅的唾沫中,捐助人被指“假仁假义”,受助人被指“不知感恩”,慈善行为本身也因被贴上层层道德标签而变得不堪重负。
  假如我是温兆伦,一定会后悔第一个向捐款箱里投进红包——没有多少人去探寻明星这一行为本身具有的社会号召力,更多的人关注的只是这个红包的厚度,并以此作为评价这个明星道德高下的标尺。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温兆伦变成了寓言中的父子,牵驴也不是,骑驴也不是——捐少了是小气,捐多了有可能被认为是借机炒作。
  假如我是一名因“不知感恩”而被取消受助资格的贫困学子,一定会后悔当初不该受“嗟来之食”——贫穷就已经够倒霉了,还要背上沉重的道德负荷。可贫穷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权利当下还需要通过社会的慈善行动来帮助解决,贫困学子同样陷入“牵驴”、“骑驴”的困境——要么戴上道德枷锁,成为道德的奴隶;要么在背负道德骂名之后,被打回贫困的深渊。
  上述两个“假如”,想来并非慈善的应有之义。尽管慈善与“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等传统道德观念密切相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契约精神的体现方式。捐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帮助受助人完成自身经济条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形成了实质上的契约关系,而这样的契约,与道德并无多大干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用契约的强制力来取代道德的软约束力,并不违背慈善要旨。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早就意识到,道德说教及税收优惠等“胡萝卜”并不足以规范和引导富人的慈善行为,还需施以“大棒”,比如开征巨富税、遗产税等。这是国家基于慈善事业与富人之间形成的契约,有了这样的契约,慈善家不再具有天然的道德优势,受助者也不必终日生活在道德枷锁的阴影之下。
  有好消息说,《慈善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计划。包括善款使用方法、使用范畴、捐助人和受捐助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都将通过法律条文或者双方的约定固定下来。我们相信,有了更加完善的制度性保障,慈善事业不至于湮没在道德的口水之中,甚至出现“父子抬驴”的荒诞景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