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月照千年

(2000-09-11 23:56:13)
分类: 广播
中秋文艺特别节目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前四句,两句后压混)

  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马: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钱: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马:中秋文艺特别节目
  合:明月照千年

  (以上为节目总开始曲兼插播形象广告)

  (乐起,压混)
  钱:各位听友,晚上好!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临了。
  刘: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三百六十五个日夜的期待,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秋风送爽的月圆之夜。
  钱: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我们将为您献上一期特别的文艺节目《明月照千年》。
  (音乐渐弱)
 
第一章:月之精灵

  主持人:马艺、陈景润
  (儿歌《猴子捞月亮》前两段,隐)
  马:(唱)猴子爬在大树上,
  陈:(合)耶耶大树上!
  马:(唱)看见水中圆月亮,
  陈:(合)耶耶圆月亮!
  马:(唱)月亮像大饼,一定喷喷香!(说)这首《猴子捞月亮》听起来特别俏皮,所以我忍不住要跟着唱几句。
  陈:是不是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总是显神秘又有趣呢?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千万不要用手指月亮,不然的话,月亮上的精灵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悄悄割破你的耳朵”,这让我对月亮有几分敬畏,总是想:月亮到底是怎么来的?月亮上真的住着精灵吗?
  马:我读过顾城写的一首诗,名叫《星月的由来》:“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顾城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十二岁。
  陈:我们现在当然知道,月亮是宇宙中一颗普普通通的星球,但在中国最古老的神话里,关于月亮的由来有着非常离奇的解释。传说月亮是天帝的妻子常仪生下的,而且有12个,常仪的12个孩子在夜空轮流值班,因此便形成了一年中的12个月。
  马:这恐怕是上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在接受现代天文学之前,我们的祖先对或明或暗、或圆或缺的月儿充满了无穷无尽的遐想:月亮上若隐若现的黑影是一棵巨大的桂花树,树下有捣药的玉兔,一旁有砍树的吴刚,还有华美的宫殿和翩翩起舞的仙女。
  陈:“嫦娥奔月”的故事可是我小时候最爱听的神话故事,一位美丽的女子飞向美丽的月亮,不知是不是因为美丽的嫦娥住在广寒宫里,所以一轮明月才显得更加迷人?
  马:传说中的嫦娥偷吃了灵丹,虽然住进月宫,受人瞩目,却没能得到凡间女子人人都可以追求的爱情,伴随她的只是千年的寂寞。著名女诗人舒婷写过一首诗《奔月》,寄托了一个现代女性对这位月宫仙子的深切同情。
  (配乐诗朗诵《奔月)
 
  与你同样莹洁的春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
  不可及的生命之源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
  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
  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
  永生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前四句)
  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时候我们对于月亮的感受多半来自于想象以及各种神话故事,等我们长大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心情却已变得不同。
  马:是啊,特别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独自面对一轮圆月,心中的感受再也不像儿时那么单纯,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人世的沧桑。
  陈:我想,如果月亮有情,她一定认得许许多多暂时分别的人,看得见许许多多聚散离合的故事。
  马:虽然与天上的月亮相比,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我们都不会忘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及月光带给我们的复杂情感。
  陈:请欣赏散文《月圆之夜》。
  (配乐散文《月圆之夜》)

  今夜的颜色格外清澄,一鼎圆月泛着微蓝的洁净,几近疯狂地从头顶直照下来,泼了一层银粉在我的阳台上。站在这儿,能看见不远的村庄里一对对的红灯笼。
  我时常站在阳台上,望一望攒在一块的几十户人家,瞬时的恬淡会让人纷乱的心绪渐渐安宁。今夜,熟悉的方向分明传来阵阵锣鼓和断断续续的鞭炮声,我的心里忽地一动,想拔脚跑去看个究竟,却又忍住了。从隐约听到的村民们的笑声里,我猜那该是一场不一般的社戏吧。头上的月亮肆无忌惮地散射着清冷的光芒,伸出手去,只一会手心变得冰凉。月亮在握我的手吗?她不单抚摸了我的手心,还抚过一个遥远的小镇,镇上的人们正聚在街头,合伙闹月亮。
  在月出东山之前,小镇所有的空地都站上了人。在月亮升起的一刻他们要把精心准备的花灯燃亮,祈愿五谷丰登,祈愿自家的女孩在今夜犹如满月般妩媚。那被殷切企盼的明月似乎持重起来,久久不肯露面。终于有个耐不住性子的毛头小伙子率先燃亮灯笼,点响一串鞭炮,扔进人群。团团裹紧的人群倏地裂开一条缝隙,长须圆目的大龙,调皮伶俐的元宝乘机穿进人群,舞得有滋有味。当刁钻的元宝从人群头顶擦过,莽撞的龙头直撞上来时,闹月亮的小镇响起一浪浪笑声。天地之间似乎有谁被遗忘了?欢畅的人们抬头一看,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倚上了树梢,正斜睨着眼睛,冷冷地笑呢。
  在小镇人的眼中,月亮宛若善良、温柔的女子,他们在冬、秋两季为她的美丽、圆满欢腾,可我总觉得月亮实在有着难以揣摩的性情。她总是一副瘦骨伶仃的可怜相,孤孤地躲在天幕不起眼的地方,昏沉皱巴的模样,连满天的星斗都比她亮眼,人间时常忘却了她的存在。当夜空被云朵抹净,显露出厚重的深蓝时,她突然把一圈圈光晕从容不迫地铺开,冷艳异常,凉光四漫。满月是在用她蜕变出的美丽嘲弄着人们以往的漠视。今夜,我又被她妖媚冷傲的清光映得说不出话来。
  我一直相信,是月亮主宰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小时候每到月圆之夜,姥姥便格外宽容地把孙辈们带到院子里,让孩子们尽情嬉闹。我总爱把姥姥最喜欢的老兔子抱出来,它在月亮地里蹦来蹦去,三瓣嘴不停地欷动,我的影子在脚下慢慢缩短。如今姥姥和她养过的兔子都不在了,天上的圆月却和从前一样清冷,和从前一样散射着银子似的光芒,照着南方,照着北方,照着遥远的小镇,照着眼前的村庄,照着树下嬉闹的孩子,照着谁家初长成的姑娘。
  我伸出手去,想留住一捧月光,它从我的指缝间滑下,落着落着,直到再也看不见了。

  (歌曲《月亮光》)
  马:一首零点乐队演唱的《月亮光》,带给我们如梦似幻的感觉。
  陈:就像水中的月亮,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可及,但当你拔开水面,它又逃得无影无踪。这是否也暗示着人世间的某种命运呢?
  马:从古至今,中国的哲学家们面对着一轮明月,总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水中的月亮映在天上,还是天上的月亮映在水中?这似乎有些荒唐,而宋代朱熹则说:“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
  陈:看来,水中的月亮虽然不可捉摸,但它离我们最近,它存在于人世间的千家万户,给我们带来几分慰藉,几分世俗的温暖;而天上的月亮虽亘古就有,但它却是那么清冷,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只能引起人们的无尽遐想。
  (歌曲《水缸里的月亮》)
  (节目形象广告)

第二章:月下情歌

  主持人:王旭、左伊
  (歌曲《小河淌水》前四句,隐)
  王:左伊,我不知道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在我的印象当中,借月亮来表达心中爱情的文艺作品特别地多,我记得北宋词人晏几道有一首《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想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左:是啊,李清照也有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皎洁的月光下,似乎爱情也变得更加高贵和神圣。
  王:古往今来,恋人们特别喜欢在月光下谈情说爱,明月当空,瓜棚李下,相依相偎,窃窃私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好象是这么说的:(略带调侃地)天上的明月,就是咱俩的证人。
  左:(笑)这可是私订终身啊!不过月亮倒是经常充当爱情的见证,要不怎么有月老牵红线的说法呢。(乐起)在月亮老人慈祥的目光下,姑娘和小伙子相约、定情、送别,千百年来,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歌谣。
  (歌扬起——《月亮走,我也走》)
  王:嗯,这首歌描绘了一位少女在月光下送情郎去当兵的情景,真是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啊!
  左:有相聚的欢乐,就有分离的痛苦和刻骨相思,每当此时,月亮又变成了思念的载体,寄托着甜密而忧伤的离愁别绪。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一首《两地相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
  (配乐诗朗诵《两地相思》)
 
  今晚的月亮象她的眉毛,
  这弯弯的够多俏!
  今晚的天空象她的爱情,
  这蓝蓝的够多深!
  那样多是你的, 我听她说,
  你再也不用多疑惑;
  给你这一团火, 她的香唇,
  还有她更热的腰身!
  谁说做人不该多吃点苦?
  吃到了底才有数。
  这来咳苦了她, 盼死了我,
  半年不是容易过!
  她这时候, 我想, 正靠着窗,
  手托着俊俏脸庞
  在想, 一滴泪正挂在腮边,
  象露珠粘上草尖:
  在半忧愁, 半欢喜的预计,
  计算着我的归期;
  啊, 一颗纯洁的爱我的心,
  那样的专, 那样的真!
  还不催快你跨下的牲口,
  趁月光清水似流, 趁月光情水似流,
  赶回家 去亲你唯一的她!

  (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王:这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很早就听过了,它的原唱是邓丽君。经过齐秦的重新演绎,的确别有一番滋味。
  左:在台湾歌手中,喜欢唱月亮情歌的还真不少,我记得孟庭苇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乐起)
  王:哦,这是一首很特别的歌,它表现了爱情渐渐淡去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美丽而伤感。
  (歌扬起——《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王:看来美好的爱情不一定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就像月亮的脸,有圆有缺。
  左:也许结局并不重要,而相爱的过程才是最值得珍视的。王旭,你听说过女儿国吗?
  王:那不是《西游记》里唐僧取经路过的地方吗?唐僧到了女儿国,差点儿被招作驸马。
  左:那是神话传说。其实在云南纳西族摩梭人居住的地方,真的就有一个女儿国,那里的婚俗是男不娶,女不嫁。
  王:这倒很有意思,那他们怎么传宗接代呀?难道像唐僧和猪八戒一样,去喝子母河的水?
  左:你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说。我们先来听一首纳西族的民歌:《月上泸沽湖》。
  (歌曲《月上泸沽湖》,间奏压混)
  王:哇,这首歌太好听了,虽然我听不懂它的歌词,但我相信,它绝对是一首情歌。
  左:这回你算是说对了。摩梭人把情人叫“阿夏”,他们一生中只有“阿夏”,没有丈夫或妻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生儿育女。男女“阿夏”虽然不结婚,却可以在一起共同生活,如果生下孩子,由女方负责抚养。也就是说,以女性为中心组建家庭,所以那里也叫“女儿国”。
  王:这么说来,他们的男女交往倒是挺浪漫的,自由自在。
左:没那么简单,必要的约束还是有的。比如说吧,即使两个人再相爱,男方也只能在晚上月亮升起来之后才能去女方家过夜,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出山之前必须离开。这首《月上泸沟湖》描绘的就是情人相见时的情景。
  王:歌词是什么意思,你能告诉我吗?
左:天色渐晚,月亮升起来了。小伙子来到姑娘的窗外,轻轻地喊道:“我来了,门外的长脚蚊子咬得不得了,你快放我进去吧!”姑娘说:“不要来,火塘里还有火,阿妈还没睡啦!”过了一会儿,小伙子又说:“快开门,梁上的公鸡就要打鸣了,再不开门就要天亮了!”姑娘说:“你进来吧,推门时手脚放轻点儿,千万别弄出声音,当心把阿妈吵醒了。”
  (歌扬起至结束)
  (节目形象广告)

第三章:把酒问月

  主持人:张妍、逢萃、赵辰
  (歌曲《月之故乡》前两段,隐;古乐,压混)
  逢:一千二百多年前,唐都长安。明月笼罩下的街市,一片莺歌燕舞。
  张:公子王孙醉卧青楼,黎民百姓各安其所,好一派升平景象啊。
  逢:此时,玉兔西行,树影婆娑。你们看,在清冷的银色光辉下,有一位白衣飘飘的绝世奇才正在对月独酌。
  张: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诗人朦胧的双眼中,那一轮明月忽东,忽西,忽而挂在树梢,忽而映入酒中。
  赵:月亮啊,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玉兔啊,你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捣药,所为何来?还有你美丽的嫦娥,你碧海青天夜夜独处,难道不觉得寂寞吗?
  逢:这时,诗人停下酒杯,长声发问,感慨万千。
  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张: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逢: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赵: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女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乐隐)
  逢:张妍,你看,在唐代诗歌中,“咏月”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题材。
  张:是啊,月亮在诗人们的笔下,已经被赋予了人性的色彩,它不是冰冷冷的无情之物,而是光阴流转、沧海桑田的见证人,几乎包容着人世间的一切情感。
  逢:我记得王维有一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时一些喜欢清静闲淡的隐士都很推崇。
  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籍的诗,一种天涯孤旅的离愁别绪油然而生。
  逢: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有人说这是在写一位闺中少妇在哀叹青春的逝去,也有人认为这是诗人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失落,可能正是因为这首诗给后人留下的种种谜团,让我们一直津津乐道。
  张:逢萃,你注意到没有,在所有的唐诗中,一个“月”字运用得最出色的当数那些边塞诗歌。
  逢:我觉得王昌龄的《从军行》堪称边塞诗中的上品,其中有一首可能朋友们也很熟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张:呀,真是一唱三叹,让人荡气回肠。我读过李益的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逢:嗯,一轮明月,再加上一曲清脆的笛声,边关将士思乡之情真的是表露无遗。
  张:逢萃呀,刚才我们说了好几首边塞诗,但是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可能被我们遗忘了,那就是李白。李白写的边塞诗虽然不多,但他的《关山月》却是一首千古绝唱。
  (古诗词歌曲《关山月》)
  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逢:在宋词中,有关月亮的作品大多是一些表现离别相思的小情小调,或者是抒发对已经逝去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基调相对比较伤感。
  张: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却不一样,写得清新愉悦,甚至有几分活泼俏皮。
  逢:啊,一个夏日的夜晚,词人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入目所见,是明月、疏星、溪桥、茅店。
  张:入耳所闻,则是鹊叫、蝉鸣、蛙唱,稻花的芳香更是沁人心脾。
  逢:所有这一切,交织成了一支悦耳的夏夜田园交响曲。
  (古诗词歌曲《西江月》)
  张:听众朋友,刚才逢萃、赵辰和我带着您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月光诗词之旅。
  逢:相信经过这次浪漫的旅行,我们无论是对月亮,还是对生活,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赵:其实,古人也好,今人也好,当我们面对一轮皎洁的月亮时,心中升起的,都是一些美好的情感,一份真诚的祝愿。
  (歌曲《但愿人长久》)
  (节目形象广告)

第四章:明月千里

  主持人:钱锋、兴宇
  (歌曲《彩云追月》一段,隐)
  钱: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刘:这是席慕蓉的诗歌《乡愁》。每一个民族都有强烈的思乡之情,中华民族尤其如此。在我国的第一部散文集《尚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商王盘庚为了逃避水患,打算将都城从奄迁往殷,大臣和百姓群起反对,原因就是不愿意离开故土。这件事究竟谁是谁非我们姑且不论,中国人依恋故士之情,从中可见一斑。
  钱: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人劝项羽在关中称霸,项羽却欲东归故土,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而兵败时,又近乡情怯,以自杀谢江东父老。重视故乡对自身的评价,是中国人所固有的心态,潜意识中也就是对故土的难以忘怀。
  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清风徐来,明月在天,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是免不了牵动心中的一缕思乡之情。今天的时代,人们再也不能长久地厮守于一方故土,在纷纷奔向他乡他途异国异地之时,思恋乡土、思念亲人的歌便唱得更为专注与热烈。
  (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刘:蔡琴的一首《明月千里寄相思》把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阐释得淋漓致。在这个月圆之夜,听到这样的歌曲,真的叫人思绪万千。
  钱:我想中国人把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佳节,除了吃月饼、饮酒赏月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寄托企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刘:是啊,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跨越千山万水,不辞劳若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钱:其实,中秋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在亚州的很多国家里,都有过中秋节的习俗。比如说在日本,他们习惯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有两个,除了农历八月十五,还有九月十三。节日白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到了晚上,全家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
  刘:朝鲜的中秋节叫“秋夕”,与元旦、寒食、端午并称为朝鲜明间四大佳节。他们在“秋夕”也赏月,吃的是用豆粉和糖做馅的蒸饼、煎饼,还吃  一种“药饭”,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八宝饭”。在朝鲜农村,人们在节日之夜举行拔河、角力等竞赛活动,还有一些歌舞表演。
  钱:泰国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节日之夜,各家各户在月光下用寿桃供奉观音菩萨与八仙的画像。在泰国传说中,中秋节时,八仙会带着寿礼到月宫中给观音菩萨祝寿。
  刘:此外,印度称中秋节为“明月节”,尼泊尔称“德赛节”,老挝称“月满节”,印度尼西亚称“大月节”,尽管名称各异,但赏月、拜月、团圆这类风俗大致相同。
  钱:看来,虽然天上的明月只有一轮,却照耀着整个世界,它把银色的光辉洒遍人断间的万物生灵。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翘首仰望。
刘:尽管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中秋节,但我想只要是中国人,不管他身在何方,在这个特别的夜晚,他心中升起的,一定是故乡的那轮明月。请欣赏台湾作家胡品清的散文《月桂》。
  (配乐散文《月桂》)

  假如你还年轻,你不可能看见过繁开在故乡之秋的丹桂——秋天的荣耀。茂密的桂花像一团团细碎的金粒,只是小小的一株便能芬芳整个屋子和庭园。因此,假如你是出生在这个岛上,你一定无法幻画一株身高五百丈的月桂是多么奇妙,它绽放的花簇又是如何茂密,如何馥郁香醇。
  虽说宝岛也有桂树,但是,桂花总是开得那么疏疏落落而且贫血。因此,宝岛上的孩子们无法想象大陆上的丹桂,自然更无法揣想一株身高五百丈的月桂。
  是的,那株月桂便屹立在穹苍的中央,在嫦娥的上苑里,不但叶长绿,花长金,浓香长绕缭氤氲,而且吴刚的巨斧也不能对它作成摧毁。
  吴刚是谁,你可知道?据酉阳杂俎的记载,吴刚是汉代西河人,畏死贪生,于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因为学仙的时候犯了过失,被贬谪到月宫里用盘古的巨斧砍伐那株庞大的神桂。美丽的放逐!不幸,因为那是一棵神桂,每逢巨斧一斫,伤痕随即合得天衣无缝,躯干上永远只有倏忽的树创。
  于是,我们在望中升起一镜汉时明月,柔美,亮丽,是神话中的风景,天庭是浩浩无垠的,辽阔、澄明、湛蓝,像一片平静的湖水,偶尔飘过的朵朵白云是浪花编织的流苏。在闪烁如碎钻的星簇之间,矗立着一栋玉宇琼楼。瑶池里有金蟾戏水,台阶的大理石上有玉兔互相追逐。盗窃过灵药的嫦娥正穿着霓裳,拂着羽袂翩然起舞在掩拥的祥云下。在她四周,弥漫着清芬缕缕,来自一株干高五百丈的月桂。

  (歌曲《中国的月亮》)

  陈:明月几时有
  马:把酒问青天
  左:不知天上宫阙
  王:今夕是何年
  张:人有悲欢离合
  赵:月有阴晴圆缺
  逢:此事古难全
  刘:但愿人长久
  钱:千里共婵娟
  男合:今宵月圆,今宵梦圆,八月中秋月正圆
  女合:今宵月圆,今宵团圆,神州万里共婵娟
  钱: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马: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钱:中秋文艺特别节目《明月照千年》到这里就结束了,朋友们,
  男合:明年再见!
  女合:再见!

  (歌扬起——宋祖英《相约月圆时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