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诚信与起点公平

(2006-06-19 03:19:15)
分类: 时评
  歌剧《白毛女》中,地主黄世仁大年三十到贫农杨白劳家逼债,杨白劳无钱还债,黄仁世便强抢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作抵押。看这部歌剧的时候笔者年龄虽小,但也义愤填膺。许多年过去了,笔者已经是一个有理智的成年人,看问题学会了思考。如果抛开阶级斗争不谈,《白》剧中当事人的行为似乎还有些别的说法:杨白劳借钱不还,违反了商业信用;而黄世仁强抢民女抵债,更不是一个守法公民——当然,我们不能如此来理解这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经典文艺作品,众所周知,在“万恶的旧社会”,杨白劳的遭遇值得同情,而地主恶霸黄世仁应该下地狱。
  据《河南商报》近日报道,4所高校263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名单被当地银行公示在媒体上,从而引发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银行的说法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因此有必要给那些欠贷不还的学生一点颜色。当然,现代商业银行不会去学黄世仁强抢民女的做法,但他们也有狠招,那就是高悬起“诚信”之剑。已有学生成为刀下之鬼——去年年底,郑州大学一名毕业生成功受聘于某大型公司做区域经理,却在办理工资卡时被公司发现有欠款不还的记录,最终没有聘用他。这可能仅仅是个开始,那些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还清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此生将永远背负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就业、升职、买房、买车等一系列问题时,“不守信用”将成为无所不在的阴影。
  银行有银行的苦衷,如果不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们才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助学贷款利息既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担保,风险极高;那些还不起贷款的贫困大学生更是无奈,有钱还谁愿意背一个“不守信用”的恶名啊?现实的问题是不借贷就交不起高昂的学费,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找工作到处碰壁,连生存都成问题,又哪里有钱还贷?
  看来,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在部分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困难的同时,滋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银行的助学贷款难以索还,比如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忽视第三方: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是高等教育的高收费,银行和学生都不会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进而言之,我们的高等教育并没有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反而让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因此,包括调整贷款助学政策在内的任何改良性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做到的,是给绝大部分适龄青年提供一个平等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至少是起点公平。而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起点公平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底线,只有守住这条底线,构建一个诚实守信、和谐均富的理想社会才看得见希望。
  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是现代社会公民安身立命之本,对此笔者举双手赞成。但在一个尚欠公平的制度下,要求每个人都恪守诚信,这就像逼着杨白劳还债一样不现实——我们首先应该质问的不是杨白劳的诚信,而是黄世仁的存在是否合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