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笔者年过三旬,童年时代没赶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记忆中小时候玩具都是自己动手用泥巴和树枝做的,除了过年,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捡大哥的——他比我大不到两岁,刚好能接上茬儿。现在逛商场,经过琳琅满目的儿童用品专柜,经常有一种既羡且妒的感觉,只恨爹妈将我早生了三十年。而今听到这样的消息,在切齿痛恨的同时,不觉有几分庆幸——笔者的童年时代物质生活虽然清苦,却不至于经常有被致癌童装和不合格玩具伤害的危险——笔者绝不是在宣扬老子的无为思想,希望社会再退化到我们曾经历过的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生活在今天这个商业时代的孩子们,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几乎无所不在的危险。从两年前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到今天的致癌童装、不合格玩具,各类“生命杀手”潜伏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分工精细的工业化时代,儿童和家长无疑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面对五光十色的儿童产品即便有防范之心,也缺乏辨别真伪优劣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付出金钱,而后听天由命。有时候,我们相信这个社会的商业诚信就像相信孩子的眼睛。然而,几乎涵盖了所有商业领域的欺骗行为并没有因为孩子们纯真的眼睛而放过他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儿童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暴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暴利。因此,这种暴利下的欺骗行为就显得更为可耻——在贪婪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良知的泯灭。
早些年有报道说因为在一双中国产的阿迪达斯鞋上发现有害化学物质,欧洲方面要求将该批次鞋全部返还,并课以重罚,结果给中国有关鞋厂造成重创。其实这种有害化学物质并不会侵入肌肤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欧洲方面的理由是儿童的嘴有可能接触到鞋子并吸入有害物质,而儿童的行为是无法预知的。这件事给中国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任何产品都必须防范有可能给儿童造成的危害,更何况是儿童直接使用的产品。国内某些儿童产品制造商的行径只能说是明知故犯,而质量监管部门自然也难辞其咎。
笔者曾经在一家餐厅亲眼见过一件事:一位顾客在汤碗里发现一只苍蝇,于是叫来了经理,要求厨师当着他的面将那碗汤喝下去——如果有可能,笔者所能想到的对制售伪劣有害儿童产品者最好的惩罚就是,让他们自己的孩子来使用这些产品。当然,在一个法治社会,这种手段也是一种犯罪,以暴易暴不是理智的行为。笔者只想说,在儿童产品这样一个可以产生暴利的领域,除了先进的生产理念和营销手段,更需要一种人类最起码的良知。
前一篇:制度决定行为
后一篇:让爱心传递得更深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