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局长们的“平民意识”

(2006-05-18 02:46:59)
分类: 时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家,在一般人看来,当官不仅有好处,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于是,见面必称“某局长”,哪怕他是个副的,听上去心里也舒坦。可据昨天的《大河报》报道,河南某些地方的局长们姿态很“高”,在填写履历时,恨不得把自个连降数级——“交通局长”变成了“养路工”、“财政局长”变成了“会计”,“公路管理局局长”变成了“技术员”……总之,局长们一夜之间都变得很有“平民意识”。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局长们甘愿“降职”,自有道理——这样一份份“降职”履历连同工作成绩递交上去之后,局长们摇身一变,都成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劳模。有了这样的光荣历史,日后升官发财自不在话下。
    按照现行的劳模评比规则,作为特殊的劳动者,领导干部也是有资格参与评选的,只是比例太小。河南省总工会近年来在各种评先评模活动中,都强调向一线工人、农民倾斜,企业负责人及领导干部占评选总人数的比例已经由原来的30%降至目前的6%——竞争如此之激烈,局长们暗自忖度,拿政绩跟别人拼没什么信心,于是便纷纷“走下领导岗位”,变成了“一线职工”。在“变脸”这件事情上,局长们有信心,长期的官场生涯使他们深谙“移花接木”之道,办起这件事儿来只是小菜一碟。至于说评比过程中的“民主推荐”、“公示”等必要程序,在局长们的操控下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就算有意见,又有谁敢置自己的饭碗于不顾,去摸局长们的“老虎屁股”?
    评选劳模本是一项惠及最普通劳动者的阳光工程,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既定规则也是公正、透明的,然而明规则斗不过潜规则,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各种暗箱操作大行其道,最终损害的必然是最广大的劳动者的利益。而这样的评比“潜规则”又何止是出现在评选劳模中?如今很多人一听说“评比”,都觉得索然无味——还不是上面说了算?这是非常要命的,如果所有的规则都变成一纸空文,这个社会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