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院长帮灵石三小策划了一个“书香校园”的项目方案,于是,进入灵石的第一站我们先来到灵石三小。走进校门,迎面是一栋教学主楼,在楼门东侧的墙上写着该校的校训、办学宗旨等,对于这些我已见得太多,因为许多学校为了彰显自己的治学理念和办学传统,总会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之类的经典词语放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似乎让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浸润于这些词汇背后的灵魂之中。或许是因为文化同根的缘故,许多学校的校训如出一辙,反而没了新意,让人感觉那只不过是一种刻意的装饰。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祟,我没有太过留意墙上的精神标识。
三小的朱校长把我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这里应该是存放学校档案的地方,摆放着几张办公桌,十几个同一色的铁皮柜子里放着整齐的资料盒,是有关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赵院长和朱校长说事,我把整个屋子扫视了一遍。忽然,我看到临窗放着一台缝纫机,看上去十分破旧,机板四周的油漆已经脱落,用透明胶带粘了一圈,机身用一个纸盒罩住了。我低头看了看机子下面,有踏板,皮带也缠绕在了轮子上,是一台完好的缝纫机。缝纫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奢侈品,而今除了在一些农村或者城市的制衣店里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外,它在商店里已近乎绝迹。不曾想,我竟然在一座小学里看到了它,而且是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因为它的机身是明置在外面的。这种样式的缝纫机我小时候见过,至少应该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起初,赵志刚主任还以为是一台废弃的机子,等我轻轻揭开罩在机身外面的盒子时,我俩惊讶地发现,上面的线好端端地穿在了针眼里。看来,这台缝纫机是经常要用的。我和赵主任猜测它放在这里的用途,我说是不是孩子们在学校不小心刮破了衣服,用它来给孩子们缝补衣服的?赵主任说应该是学校厉行勤俭节约,用它来做什么东西而节省经费的。
赵院长和朱校长说完了事,我们告辞往外走。由于我和这位朱校长是第一次见面,我不能太过唐突而失了礼貌,只好遏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没有问朱校长有关缝纫机的事。但在去往县教育科技局的路上,我还一直在思考这台缝纫机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结束了讲座之后,我又见到了朱校长,他带着三小的老师过来听了我的讲座。我终于忍不住向他询问了那台缝纫机的用途,他告诉我那台缝纫机什么都能做,不过主要还是供学生做手工用的。他还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们将不再单纯地搞什么文艺庆祝活动,而是要举办大型的艺体展演,手工展览就是其中的一大部分,希望我到时能到学校再看看。他说孩子们的各种手工,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而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对他们学校的“六一”有了一份期待,也一下子对那台缝纫机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不再是一个缝缝补补的工具,而是让孩子们放飞希望、传承文化、实现梦想的加速器。
猛然间,我有些后悔,没有能认真地体味他们学校的校训。不过,我很快就又释然了。因为,这台在一所小学校园安家落户的旧式缝纫机,足以表现出这所小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追求,它每走出的一条针线,都将成为每个孩子实现理想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将从这台缝纫机上织就明天灿烂的图景。教育就是创造美的秩序,用艺术点燃学生的梦想,用创造激发学生的智慧,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