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重庆晚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重庆的甘霖因为三年级女儿甜甜不知道桃花长啥样,啥味道,写作文《桃花》时遇到了困难。就索性在重庆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包山中认识桃花、认识自然和描绘自然。“甜妈”由此火了起来,网友们都喊她“疯妈”。
大多数网友对“疯妈”的做法大加赞赏,力挺疯妈爱女之心昭昭可见。但也有人质疑,“疯妈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意,这是在作茧自缚,将女儿孤立在包山,使其只知有山,而不知山外有山”。更有甚者,说什么“疯妈”自己包下一座山对女儿进行自然教育,“是对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拷问乃至抨击,她以这种夸张的方式将学校教育的缺陷暴露出来,并表达对学校教育的不满。”虽然言之凿凿,但我却觉得有些可笑。报道中特意提到这位所谓的“甜妈”原本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生了孩子后在家里做起了女儿的专职辅导老师。既然做过老师,还是一名语文老师,那对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写作水平就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可不必对小学生作文抄袭表示惊讶,因为高中生的抄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的作文抄袭着实是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但是,为了解决孩子的写作素材,就花巨款包下一座山,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作为老师,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就可以生长成一片韵味独特的自然。
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让孩子们种南瓜的那件事了。
我家住在一楼,窗前有一块空地,小区物业为了美化环境就种上了草坪。草坪的南边是一堵围墙,我总觉得夹在窗户和围墙之间的这块草坪有些多余,甚至有些碍眼。特别是楼上的住户,把果核、废弃的塑料袋,甚至旧拖鞋、卫生纸都扔了下来,这块角落都快成了垃圾场了。本市有许多小区的一层都带个小花园,这让一层的住户比别的人家多了一份自由装扮的乐趣。大多数人家,在这块小花园里种植了各种花草、蔬菜,甚至一些树形不是很大的树木,比如枣树、樱桃树、葡萄树等,一座小花园就是一个精致的植物世界。真可惜,我家窗前没有这样的小花园。有一天,我发现对门的老李在两幢楼相间的空地上种了几行玉米。我便把我家窗前的草坪揭掉一片,开出一块三米长、一米宽的小空地,在里面种了几窝南瓜。只要有一块土地,不管它是否肥沃,种子都是可以发芽的。没有多长时间,我的南瓜苗就长得格外茁壮,在暑假来临之际,我让它们攀附在窗户外面的防护网上,它们就开始了开花、结瓜的生命历程。
暑假里,我给一群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孩子上作文课,看到窗外一片葱绿中点缀着金色的黄花,以及垂挂在藤蔓上细嫩的南瓜,我突然想让孩子们体验一次种植过程中满怀期待的欣喜。于是,我把剩下的种子每人三颗分发给了他们,并告诉他们种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南瓜能生长。孩子们非常愉快地接收了这三颗种子。第二天,他们就向我汇报,有的种在花盆里,有的种在废弃的脸盆里,有的种在一次性的纸杯里,有一个同学居然种在了他的笔筒里。接下来的日子,每次来上作文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南瓜的长势。有一天,我就让孩子把南瓜苗端到学校来。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南瓜苗走进教室的那一刹那,自信中多了几分自豪。最得意的是李敏,她妈妈帮她买了专门种花的黑土,因为肥料充足,也因为种在一个大脸盆里,秧苗长得十分强壮,三棵瓜秧上如手掌一般的叶子,把盆子遮盖得严严实实。而郑乐的南瓜长得又细又长,就像是跳芭蕾舞的三只小天鹅。孩子们围着所有的南瓜苗,仔细观察着,比较着,议论着。把叶子比作了大象的耳朵、猪八戒的耳朵;把叶子上的小绒毛比作了“尖刺护身衣”,把叶柄看作了叶子娃娃的“滑梯”,把茎看作是“笔直的身躯”,叶子是“手臂”,……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这几株小小的南瓜苗上显露无疑。南瓜长得比较弱小的孩子也并没有感到自卑,因为在他们在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苗也许很矮小,但却有另外一种小巧的韵味,并且有了期待它快快成长的迫切愿望。尽管我知道,7月份下种的南瓜并不一定会开花结果,但是孩子们却在种南瓜的过程中,体验了期待的急切与惊喜,当然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怎样描写植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生活真实的体验。
几把土,一粒种子,就是一处自然。公园、街头、校园,甚至于小区的某一个角落,都有桃花的一抹粉色,都有小草的一簇葱绿,都有大树的一片浓荫,生活中处处有自然。只要我们给孩子一粒发现的种子,他们就可以欣赏自然,领悟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