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渔夫”鸬鹚

标签:
教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鸟人说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
鸬鹚俗称鱼鹰,又名老鸦,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一种大型水鸟。翼长能飞,身如鸭子,头如老鹰。栖息在河川湖沼,以鱼为食。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带有紫色的金属光泽,似身披了玄色缎子,闪闪发亮,犹如出征武士的甲衣,飞行时似一群归来的勇士,气势昂然。一对碧眼深沉,一幅桀骜不驯的样子,上喙成钩状,小孩们见了它顿生几分悚惧。
鸬鹚捕鱼本领高超,喉下的皮肤扩大成袋囊状,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捕得鱼可以放在袋囊内,因此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
“鸬鹚捕鱼”是渔家人世代相传,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早在唐代·杜甫就曾写下“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这里的乌鬼,指的就是鸬鹚。随着近代旅游业的发展,鱼鹰捕鱼已被开发为原生态的旅游表演项目,还被纳入以楚汉文化传承为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有必要说明的是人们口中的鱼鹰,通常意义上指的是两种鸟类。一种是善于捕捉鱼类的鹰形目鸟类鹗,一种则指的是能帮助渔民入水捉鱼的普通鸬鹚。
鸬鹚捕鱼前,渔夫会将鸬鹚颈部结一根蒲草绳,不让其将鱼吞入腹中,足部系一根一头打结的细绳。渔夫用双桨,边划船边敲打着拍子。
伴随着渔夫古老而深沉“嗬嗬嗬嗬……啊啊啊啊……嗷嗷嗷嗷……呦呦呦呦……”的鱼鹰号子声,刹那间鸬鹚们一个、一个地潜入水下,不一会儿就浮出水面嘴里叼起来一条条鱼儿。捕鱼者用带有挠钩篙子将老鸦钩上船取鱼。鸬鹚捕到大鱼时会几只鸬鹚合力捕捉,将大鱼吐在船舱里,自己则享食渔夫奖励的小鱼。 矫健的鸬鹚、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湖水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面。
通常鸬鹚春季迁到北方繁殖地的时间一般在3月末4月初,秋季一般于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北方繁殖地,往南方越冬地迁徙。迁移时常集成小群,有时亦有多达数百只的大群。鸬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
鸬鹚,它一生都为裹腹奔忙,一生都在创造财富,但它一生却没有吃饱过,渔夫将鸬鹚捕到的鱼拿去卖了赚钱,或留下自己享用,哪怕是将鱼送人也不会让鸬鹚吃饱,因为渔夫知道,如果让鸬鹚吃饱了,就不会那么卖力的为他抓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