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鸟人说鸟 |
白腰草鹬是一种站姿低矮,体色暗灰的小型涉禽,属于鸻形目鹬科鹬属,体长20-24厘米,腰和尾白色,尾具黑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有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仅限于眼先,与白色眼周相连,在灰暗色的头上极为醒目。
《山海经·北山经》里记载:“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其鸣自呼,食之已风”。意思说:有一种鸟,喜欢成群栖息、结队飞行,身上的毛和雌野鸡非常相似,这种鸟名为“鵁”。它的叫声像是在自呼其名,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中风、痛风等病症,这里的“鵁”即白腰草鹬,也有一种说法是红毛池鹭的。
白腰草鹬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形似孤独的游走在河边浅水处,在秋风窸窣中从容、舒缓地闲庭信步。也常集成小群在放水翻耕的农田里觅食,尤其喜欢肥沃多草的浅水田,边走边觅食。飞翔时翅上翅下均为黑色,腰和腹白色,容易辨认。主要是以蠕虫、虾、蜘蛛、小蚌、田螺、昆虫、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稻谷。生性机警,稍有惊扰即迅速飞离。
白腰草鹬的性情懒惰,但也很神奇,它会利用鸫鸟、鸽子等其它鸟类废弃的旧巢,在找不到鸟类放弃的巢穴时,会将巢穴建造在草丛中或者树上。一般的鹬鸟的巢穴都筑在离水边不远的草丛或者泥滩上,把巢穴筑在树上的鹬鸟只有白腰草鹬。
白腰草鹬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3-4枚,孵化期20-23天。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间亲鸟甚为护巢,若有入侵巢区者,亲鸟则在空中来回飞翔或站于附近树上鸣叫不已,直至入侵者离去。
白腰草鹬夏羽特别是繁殖季节,背部点斑增多,其白色的腹部和相似的体形,很容易同林鹬混淆。在识别过程中要注意以眼线、背部斑点及尾部有无横斑等特征来做出判断。到了冬季,白腰草鹬的冬羽斑点基本消失,此时的它又容易同矶鹬混淆,这时需要以眼线长短、尾翅和是否有胸侧白斑等特征来判断识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为旅鸟或冬候鸟。
由于白腰草鹬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再加上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所以它被评为了没有生存危机的物种。目前白腰草鹬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