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
(2016-08-17 15:16:53)分类: 微型小说 |
局长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半路出家到了乡农资站,当过副站长、站长。农经站被他这个外行管理得仅仅有条,后来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调到县农业局任副局长,主管农业生产。
我是农经站的文书,平时接接电话,送送文件,上级有人来检查指导工作的时候倒倒茶水。站长到县里任职,点名要我跟他走,就这样他一人得道,我也升了职,在农业局办公室挂了个副主任。
我喜欢写点豆腐块,在县报上发过文字,有一次有一篇稿子被省报用了,稿子的内容当然是报道局长的。不过这篇稿子出了点问题,被局长批评了一通。他说我拔高了他的形象,以后再有这样的报道,事先要让他过目。
这件事有惊无险,虽然吃了点批评却得到了局长的教诲。对了,您一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叫他“局长”而不提他的姓。那是因为局长他姓“钱”,他觉得“钱”字不好,太俗,市场经济情况下,抓“经济”,你总不能说抓“钱”吧!局长说过:“我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大家服务来的,少提钱为好。”
局长他很较真,时常关心我写的报道。
“小沈,你呀!文字通顺,文字功底可不怎么样。你看,“寒喧”的暄字是日字旁,你写成了口字旁”
我急忙用手指在巴掌上划了起来,笑了笑:“寒暄不是用嘴吗?当然是口字旁了。”
“你呀!年轻,要多学习。”局长的脸上有些不悦。从办公室里出来,我急忙找来现代汉语词典,局长说得一点不错。
有一天,办公室的刘主任笑着走近我,悄声说:“叫你呢!”
我看了看她。
“哎!你这人怎么这么笨,不要钱的人叫你呢!”她吐了吐舌头,诡谲地一笑。局长叫我,我不敢耽误工夫。
局长似乎陷入了幽远的沉思,许久,才用嘴角嗤地一笑,语重心长地说:“小沈啊!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对你关心不够。这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后呀!你可要少说话,多学习,多做事,凡事不要都明白,要知道聪明难,糊涂更难啊!” 局长对我有知遇之恩,他是我的良师,他这一退,我心里真的没底…..
机关的工作令我浑浑噩噩,真的是“聪明难,糊涂更难”啊!
有一天,我突然得到一个通知,说“局长”中了,脑溢血瘫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念到我,要我为他写一份“悼词”。
我没写过“悼词”,局长对我有知遇之恩,怎敢推卸。上网搜了一下,带着浓厚的感情依葫芦画瓢写好了。悼词写好了,只是局长还在“弥留之际”。
“要不要读给他听听?”
办公室的刘主任善意地提醒我。我了解“局长”,他老人家弥留之际能想到我,如不能让他再指点一二,九泉之下他老人家心会不安的。
悼词不长,很快读完了,“局长”凹陷的眼窝露出一丝光,我把悼词凑到他眼前,他灰色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大家都以为他很满意了,都说:“就这么定了!”
突然,“局长”喉咙里的痰急促地响动起来,一进一出的,挣扎着摇着头.....伸着两个指头,颤了几下,头随着轻轻晃了晃。
我的话刚完,大家再看“局长”时,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安详地走了。
追悼会上,我的顶头上司陈副局长宣读了我写的悼词,明显地我能感到陈副局长的脸上有些异样。
从他办公室里出来,我急忙找来现代汉语词典,陈副局长说得一点不错。我把悼词里的“安详”写成了“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