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非畅销童书作家兼编辑的日常

(2017-06-04 18:21:05)
标签:

杂谈


/刘宇昕

1.我的书为什么不畅销?

    2013年出版了《再靠靠你的背》。

    2017年出版了《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愤怒的小鸟·品格故事6册》,其中,卖得好的是《愤怒的小鸟》这套。

 2013年,这一年,我进入中国少儿出版社做起了漫画杂志的编辑,暂时和儿童文学出版告别。不过,我隔壁部门是《儿童文学》杂志、图书出版中心、低幼中心……从曾经的童书编辑抽身出来的这四年,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得更透彻,也似乎更明白。

正是那句话:“只有走出局外,才能看清局内。”

我也在思考《再靠靠你的背》《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这三本书不畅销的原因。这三本书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第一、开本太大,显得书本太薄;

第二、青春文学气息太浓厚,这种青春文学气息,体现在封面设计、书名等方面。另外,第一本《再靠靠你的背》内文插图也是硬伤。

第三、定位不准确。《再靠靠你的背》是一本童话集,纯真唯美,但是从书名和宣传语上看,都没有体现这一点。《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这两本书名很美,但是在出版这两本书的时候,我建议编辑不要采用这个书名,因为书名美,但是读者、家长从书名看不出这两本书讲得什么,我当时的建议是书名采用《少年,不要怕!》《少年的成长书》等一目了然的书名。对于年轻作者来说,好的书名和宣传语能让读者在挑选书的时候,不看作者而先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内容再去挑。

《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这两本书都是讲述青少年当下面临的问题,比如孤单、学习压力大、嫉妒、梦想等。我当时也建议编辑在封面宣传语上把这些体现出来,但是编辑没理睬我,他说那样太像教辅书了,就用了一句很纯美的话放在了封面上。

总而言之,这三本书的失败不是在于内容,而是在于整体的定位和设计,所以它没有机会被更多人阅读。

《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这两本书,当时1月印刷出来之后,近3个月左右,当当网和京东才有货,这和发行也有一定的问题。

写这三本书的时候,我受传统儿童文学影响比较多,我喜欢安房直子、曹文轩、常新港、黄蓓佳、张之路、陈丹燕、孙幼军……因为当时在儿童文学圈子里,所以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越深刻越好,于是写作的方向也偏向于残酷成长的主题。

当时,周围接触的编辑和同行,也都是以这种文风作为自己的追求。

这几年,我跳出了圈子,QQ号被公布在我们杂志上,有几千个小孩加了我,大多是8-14岁的孩子,我们聊天,我也关注他们的QQ空间和聊天内容,我才发现,我们大多数儿童文学写作者犯了一个错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书写自己那个年代的故事,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而且当下,儿童文学的评奖很多,大多数是老一辈作家评委评奖的,每个人都喜欢有深度的,越深越好。儿童文学奖,大人来评奖,的确是很可笑的事情。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跟随老漫画家去参加一个评奖活动,其实我们本能地喜欢那些水墨画,而排斥华丽的日漫风格画作,于是,学生的水墨画、剪纸画等传统画作评上了奖,当时老漫画家聚在一起说,这个画好,有深度,很传统。

我突然想到了儿童文学的评奖是不是也是这样?也是一群人站在大人的角度,来判断孩子的审美。

2. 我反对纯文学性,也反对纯市场性。

    2014年、2015年写了《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听说蝴蝶……》《愤怒的小鸟》,前两本还是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作者的角度出发,只追求文学性,忽略了市场性的作品。

《愤怒的小鸟》这套,我开始试着将文学性和市场性结合在一起,这是我的突破和尝试。我反对纯文学性,也反对纯市场性。纯文学性的东西,会让读者读起来累,不容易传播,即使再深刻的东西不容易传播,那么读的很很少,你的书就丧失了它原本的价值,相反,如果你的书市场性特别强,没有文学性,就会导致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像郁雨君、徐玲等人的作品,她们很好地把文学性和市场性结合在一起,书写当下青少年的成长,不过分深刻,又带有文学性,这样很好,不像有些作家,只是单纯地为了逗读者一乐,书里都是笑话的堆积。

于是,2016年,这一年,我自己策划选题,然后开始写一套成长小说,这套小说的主题很明确,我写了一年,写了五本,还剩下最后一本没写完,正在写。

因为中间接了出版社的约稿,所以就拖拖拉拉没写完。

这是一次冒险,因为你在没有出版社约稿的情况下,自己决定了选题然后书写,就是冒险。我却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是自己做了7年编辑的一个眼光的判断,于是就写了。

有人会问:“如果你写完了,没有人出怎么办?”

“第一,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坚信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第二,如果暂时不能出,我先放一放,写其他书,等时机成熟时再推出来。”

3.我不喜欢中国的儿童文学奖

在儿童文学圈,我大概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喜欢吹捧谁,有什么就说什么。前两天,京东文学童书奖颁奖的时候,我说如果《童眸》获奖的话,我以后就不再相信任何儿童文学奖了。因为这本书我看过,它是一本怀旧情怀的书,情节和内容不太适合当下孩子看,我不认为它是值得这个奖的。但是它获奖了。我开始怀疑评委的目光。

国外的儿童文学奖,评选出来的作品,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长袜子皮皮》《尼尔斯企鹅旅行记》《洋葱头历险记》……这些书的确是好玩又带有思想、孩子喜欢的书。而最近这两年,中国的儿童文学奖,都是站在评委自身的角度。几乎所有评奖的作品,都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

最近,这两年,我在微博、QQ群、微信群里,很少和同行聊天,有许多人,只要谁出了一本书,就会立刻出来吹捧,说:“恭喜恭喜。”“祝大卖。”“好书,好书……”我不喜欢这样的环境,所以我决定抽身而出。

儿童文学圈,现在80后、90后冒出头的不多,几乎没有。唯独《米小圈上学记》的作者北猫,一个80后,冒了出来。他也是一个不在这个圈里混吹捧别人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我们再2012年的时候见过。

现在他的米小圈丛书卖了1000万册,有自己的公司,米小圈也注册成了商标……

今天,我在微博上向我崇拜的一个出版人——中信出版社卢俊提问了一个问题:“年轻的童书作者,如何在老一辈作家中冒出来。”他回答了一些,我喜欢他的回答,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他那句:“自立门户。”我很喜欢。

这两年,有朋友问我:“你在干什么?是不是不写文章了?”

我并不是不写了,只是很少晒出来,我只是写的不频繁,而且写之前,我会评估一下这个东西,写出来的意义有没有,一旦下笔,就会不停止。

自立门户。

确定的方向,很重要。

前期的积累很重要。

4.一个作家 编辑的日常

别人会问我:“你一个人在北京,不寂寞吗?不无聊吗?”

我从来没感觉到无聊。这是实话,虽然我的生活方式单一,喜欢把家里打扮得文艺一些,没事会添置一些花花草草和摆件。还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另外就是喜欢美食,经常会做做饭,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我喜欢的。

就像有的人喜欢周末陪孩子出去玩,然后两天时间过去了一样,我喜欢文艺一点的生活。旅旅游,看看天,如此简单。

另外,我还会做下面这些事——

1.看书

对于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看书是必须的,即使不从事这一行,我也觉得人要看些书。看的书多了,你的心就会变得阔达,不会那么急躁,更不会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沮丧。

所以,每天早上,提前到单位的话,我都不会立刻投入工作,因为一个人如果每天不充实思想,你以后很可能失去工作,我会给自己十几分钟的时间去看会儿书。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中午吃饭之后,也会翻开书看一看。睡觉以前也会这么做。

2.关注教育和孩子的心理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如果单纯地沉浸在文学里,不去了解现在孩子的成长,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作家,他不是真正地爱孩子。你要了解当下的教育现状,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

3.口才训练

我有一个本子,会记录每天看到的教育理念和写作方法,以及自己的创作感悟,这些东西,会成为我日后讲座分享的一个知识库。

对于大多数的作家来说,开口说话,是一件太累的事,他们更习惯思考和书写。我觉得,写是一方面,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每次如果我有发言的话,我都会打好纸稿,写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自己念出来,看看它是不是合适讲给别人听。就像我第一场讲座,我准备了一个周。

因为我之前听说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出去讲座,结果卡壳了,不知道说什么,这需要准备。

前两天,我们社里举办阅读分享活动,我的分享内容是《畅销书的秘密》,这个分享文字稿获得了一等奖,领导说要上台讲给大家听听,我在家准备了两天。

分享的这一天,我把自己要讲的内容都讲完了,不过有一点遗憾,时间没把握好,五分钟的分享,我却准备了二十几分钟,幸好同事们都说是干货,我就放心了。下次一定注意自己的内容准备,还有语速,另外不能紧张。

4.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对于创作有什么帮助呢?我个人觉得你会扩展你的视野,去更广阔的天地里接触更多的咨询,当然,我做的不好,每天看的英语文章不多,我只是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英语,当跨出国门时,你能熟练地说出你的想法,去见识更广的天地。

5.每天看一些动画片、电视剧

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看剧是获得灵感的方式之一,也是了解大众想法的一个途径。《小猪佩奇》为什么那么火,这和它的故事、教育理念是有关系的,你需要去看,去分析,去记录。

6.每天看一看当当网的新书

看新书,你能把握住这个市场的方向。

7.注重自己的作息规律

好身体是创作的基础。

我平时的安排,一般下班回到家,会边做饭,边打开喜马拉雅听书网,听一些我来不及看的书,然后再看看电视剧、动画片,看完之后,再去看微信里有什么好的文章,教育理念,记录下来。然后洗刷,躺在床上时,看看书。11点之前准时睡觉。

如果周末没约,就会早上8点起床,吃早饭,听听书,再去早市买一些水果、蔬菜放在冰箱里,因为平时上班没时间买。回家之后,屋子里的窗户都打开,透透气,收拾下房间,浇浇花,把荷兰猪喂一喂。

忙完之后,翻看一会儿书,然后打开电脑,开始写稿子。大概会写上一天的时间,晚上不写,会去健身房跑跑步,不想去健身房就在楼下跑,或者去超市采购一些食品,放在家里作为粮食,饿的时候吃。

如果第二天还是没什么事,就会重复这样的生活。

5.我会迷茫吗?

!

每个人都会迷茫,但是我迷茫的时间不太多。

我只是按部就班地前行,我知道作为80后的儿童文学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期是积累,不能急,而且现在8090后的儿童文学作者,真正坚持的不多了,所以自己坚持坚持就能取得成绩。

最近有几套书的构思,但是不急着写,慢慢积累素材,然后再去写。

当机会敲门的时候,编辑问你是否有书稿,你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书稿,已经写完了,就等你呢!”

积累是80后、90后作者们,当下要去做的,不是单纯地去写,而更多的是思考,思考自己的知识是否可以配的上“作家”这个头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