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血尿胡桃夹综合征博客生活休闲健康程晓霞 |
分类: 血尿篇 |
来源:熊雪琴 黄英伟 日期:2004-12-1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挤压后而引起的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由于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缺乏认识,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因血尿原因长期未得到确诊而反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等创伤性检查。Schepper在1972年首先报道该综合征,并引起重视。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始有报道,近几年报导较多。我院近几年来对该综合症亦了进行研究,并在小儿科门诊的患儿中发现了7例。
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构成45~60°夹角,左肾静脉走行于此夹角之间,由于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及腹膜等填充,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当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时,可引起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压迫,淤积的静脉血在静脉窦与肾盏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成为出血的原因。当患者直立位时,内脏下垂,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到40多岁的男性,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肉眼血尿的发作,有时可伴左侧腹痛和腰痛。血尿多在剧烈运动之后和傍晚出现,出血可反复发作,有时可伴有持续性肉眼血尿。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还可见于直立性蛋白尿患儿,可并发索静脉曲张。尿常规检红细胞++~+++,其特点为非肾小球性,在位相差显微镜下,90%以上的红细胞形态为正形,无蛋白尿及白细胞尿。如伴直立性蛋白尿,患儿休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直立后或活动后尿蛋白+~++ 。但近年来报道,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合并肾小球肾炎。
对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排除肿瘤、炎症、结石、高尿钙和肾实质损伤等病因外,应想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依靠以下两项检查即可诊断:1、尿红细胞形态检查90%以上为正形;2、超声波检查见左肾静脉受压。这两项检查简单,易行,有效。肾B超检查需空腹,站立位或侧卧位反复探测。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即左肾静脉扩张部直径是狭窄直径2倍以上可诊断。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如为无症状血尿及直立性蛋白尿表现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随访观察病情发展。随患儿年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增加或侧支循环的建立,淤血状态得以改善而症状缓解。有的作者认为出血严重可作肾静脉吻合术。
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构成45~60°夹角,左肾静脉走行于此夹角之间,由于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及腹膜等填充,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当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时,可引起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压迫,淤积的静脉血在静脉窦与肾盏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成为出血的原因。当患者直立位时,内脏下垂,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到40多岁的男性,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肉眼血尿的发作,有时可伴左侧腹痛和腰痛。血尿多在剧烈运动之后和傍晚出现,出血可反复发作,有时可伴有持续性肉眼血尿。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还可见于直立性蛋白尿患儿,可并发索静脉曲张。尿常规检红细胞++~+++,其特点为非肾小球性,在位相差显微镜下,90%以上的红细胞形态为正形,无蛋白尿及白细胞尿。如伴直立性蛋白尿,患儿休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直立后或活动后尿蛋白+~++ 。但近年来报道,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合并肾小球肾炎。
对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排除肿瘤、炎症、结石、高尿钙和肾实质损伤等病因外,应想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依靠以下两项检查即可诊断:1、尿红细胞形态检查90%以上为正形;2、超声波检查见左肾静脉受压。这两项检查简单,易行,有效。肾B超检查需空腹,站立位或侧卧位反复探测。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即左肾静脉扩张部直径是狭窄直径2倍以上可诊断。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如为无症状血尿及直立性蛋白尿表现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随访观察病情发展。随患儿年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增加或侧支循环的建立,淤血状态得以改善而症状缓解。有的作者认为出血严重可作肾静脉吻合术。
儿科:熊雪琴 肾内科:黄英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