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父亲少年时的学堂--(山西寻根之旅之三)
父亲少年时的学堂在灵石县城东郊的上村,说是“东郊”其实距县城中心只有两公里的距离,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的上村已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3月7日,早餐后我和大哥步行前往上村,去探访父亲少年时的学堂。从酒店出来,我们沿新建东街一直前行,到张家沟路口左转过桥,然后沿一条废弃的铁道前行500米左右来到上村,整个路程不足一小时。
父亲少年时的学堂如今已经整修一新,我2008年来时,院内建筑只有东西两间厢房和一个六角塔楼,虽然当时有人居住,但从其建筑风格和布局来看,感觉应该是个寺庙类的建筑。如今,住户没有了,除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外,还在院内的上房位置新建了一个大殿,且大殿和东厢房都供奉了神仙塑像,院子入口处的墙上是灵石县人民政府颁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村文昌阁”的标志牌。
负责打理寺庙的大嫂告诉我们,这里是七八年前整修的,新建了大殿,并把下面不远处濒临倒塌的“上灵寺”中的神仙塑像,移入文昌阁内供奉。看我们听的认真,大嫂问我们是否上香?并说这里的菩萨很灵的。我们说明来意,大嫂也就不再坚持,并和我们聊了起来。大嫂说她母亲今年已90多岁了,也曾在这里上学。按年龄推算,大嫂的母亲和我父亲应该是同一时期在这里上学,就是不知道大嫂的母亲是否认识我父亲。
在文昌阁内拍了些照片后,我和大哥来到不远处的“上灵寺”,上灵寺虽濒临倒塌,但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让大哥在外面等候,自己从倒塌的围墙缺口处,从杂乱的废墟上,小心翼翼的走进寺内。荒芜的院落,坍塌的戏台,门窗散落的窑洞,枯草淹埋的石阶,让人无法想象出它原先的模样。石阶下面一块碎石使我眼前一亮,只见碎石中央雕刻有“皇清国学”四个大字,我感觉这块碎石应该是个老物件,就是不知道“皇清国学”这四个字如何解释。
真心希望这里的保护、开发尽快落实,使这个濒临倒塌的上灵寺成为名副其实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不是若干年后的一片废墟,一堆瓦砾。
大哥在张家沟牌坊前留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