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村——父母生活过的地方--(山西寻根之旅之四)
父母结婚时住的房子在苏溪村,我们山西寻根之旅的第二站就是去苏溪村。苏溪村位于灵石县城和静升村之间,离静升村不到6公里,是静升镇的下辖村。
苏溪村有两景,“苏溪夜月”和“资寿寺”。“苏溪夜月”和“夏门春晓”一样,是著名的灵石古八景之一,如今,苏溪夜月的溪水几乎全无,由清道光年间,乡人、书画家耿伟图所写的“苏溪夜月”景观的石匾,也在2012年被盗,至今尚未找回。
午饭后,我们在灵石县城坐1路公交车前往静升村,先到客栈放下行李,然后坐返程的公交车到苏溪村。走进苏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221省道边的两块巨石,上面分别镌刻着“苏溪”和“资寿寺”,“苏溪”巨石后面是通向村里的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苏溪村和十一年前已是大不一样了,路宽了,道平了,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居民楼,我们已经不能凭记忆找到父母居住过的院子了,只能对照照片不停地找上年纪的人询问,即使这样还是一无所获。不停地走,不停地问,就在我心灰意冷时大哥发现了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大哥告诉我父母居住过的院子就应该在小巷附近。
我们走进小巷深处,在转弯不远处找到了我十一年前拍的那个门牌号,可就是找不到记忆中的那个院子。巷子里没有人,我们只好向旁边院子里的年轻人询问,热心的年轻人带我们找到父母居住过的院子,并找来保管钥匙的女孩为我们打开大门。女孩告诉我们,她早就听到我们的对话,之所以没敢搭声是误把我们当成走街串巷收古董的人了。
现在这个院子已经没人居住,人们只是在这里存放东西,偶尔过来看看。院子虽已是破烂不堪,但从其院落布局、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还是能看到它当年的辉煌。走进院门,迎面的高台阶上是三间坐北朝南的上房,是奶奶住过的地方,下首是各有两个房间的东西厢房,父母结婚时住的是西厢房。我在想从2002年大哥陪父母来苏溪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十七年间这个院子、父母住过的这个房间没有丝毫的变化,就连电线垂落的位置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种情况在天津是绝对不会有的。远的不说,就说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杂院,早已在天津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不知去向。可以放心的是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现在这些古老建筑是不会轻易拆掉的,但保护性的修缮何时能开始也是不得而知。
从老院出来,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我希望看到老院,在这里我能感受父母年轻时的生活气息。但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整修后恢复青春的老院,一个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的老院。
“苏溪”巨石后面是通向村里的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
苏溪石刻后面是“苏溪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