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尴尬的问题——创造性能不能教?

(2010-10-08 09:23:44)
标签:

创造性教学

达琳&bull

叶格

中美交流

尴尬和遗憾

教育

分类: 美式教育

    http://www.bucklandedu.com/dong_tai/dt_images/px_wj/shi_jiao.jpg

一名美国外教在给中国学生上课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 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因此,我把问题变为“创造性能不能教”。

希望读者在往下读之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能教,为什么?倘若不能,为什么?然后,再带着自己的答案或想法读下去。

美国的教育制度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大学里有许多在职学生,甚至一些已退休的老人。

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

199411月,达琳作为访问交换教师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学术交流。她的学术交流计划含三项最基本的内容:

第一是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主要是绘画和手工);

第二是与中国的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学术交流;

第三,因为她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此次访华之行可作

为一次独立自学的实习课,如能拿出一篇像样的学术研究报告,可获3~4 个学分。

当然,到了中国这个地方,不游山玩水、吃喝一番也是不太说得过去的。

达琳与另一位同行的同事原打算修我的“中国文化”课,但后来因时间安排的冲突,我们没能挂上师徒的名分。

达琳的中国之行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但与主题无关,只好割爱。

这次访华,给达琳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创造性能不能教”的问题。

不少中国的老师请教她:“在美国的学校里,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上作示范。

这位美国小学教师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感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其所云。

在达琳的自学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点时,她停住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望向我。

我心想:“哎呀,她对中国的food赞不绝口的时候,也不见你们望我!

我摇摇头,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妙语:“‘创造性’的翻译恐怕也是个问题。”

我的这句话可以正面理解为:“创造性”这个词可能没翻译好,以至引起双方的误解。也可以理解为一句打圆场的笑话,即当时翻译人员对“创造性”的误译,使大家产生误解。

我的话引得人们哄堂大笑,不知是善意地笑我的机智,还是给我一个台阶,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在我自己的内心,这个台阶就一直没下得来!

当我从达琳的口中得知,中国的教师提出“怎么教创造性”的问题,我的心着实震动不小。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的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终于又被提了出来,实属可喜!

然而,他们的问题是“怎么教”,而不是“能不能教”。

我问达琳:“您在中国喝过酸辣汤吗?尝过怪味豆吗?”

很遗憾,她说只喝过酸辣汤,没吃过怪味豆。我告诉她,这样她可能不容易理解我的心情。当我听到中国教师问她“怎么教创造性”的问题时,就像就着怪味豆喝酸辣汤一样,难以说出个中滋味:有惊,有喜,更多的是尴尬和遗憾。

孩子的创造性到底能不能教呢?

 

以上内容均摘自《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更多内容请阅读《黄全愈教育文集》,卓越购书地址 当当购书地址

尴尬的问题——创造性能不能教?

联合推荐

北京101中学校长 郭涵 北大附中原校长 赵钰琳 广西南宁二中校长 何伟萍 广东深圳中学校长 王占宝 广州执信中学副校长 张水平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钟明华 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 张思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沙洪泽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晓辉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宝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刚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