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卿:上海早期的公交电车

标签:
有轨电车上海静安寺路邮政大楼英商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光公司乍浦路电灯厂开始发电。上海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供电的地方。本来,上海也可以成为中国第一个有公交电车的城市,但是1895年工部局在将兴办公共租界有轨电车的方案提交纳税人大会审议时遭到否决,原因是自来水公司和煤气公司竭力反对,认为电车轨道的回转电流,如果处置不当,会侵蚀或损坏其埋在路基下的金属管道。兴办电车的方案因此被搁置了下来。
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投入运营,安全运行的事实,部分打消了上海两家公用事业公司的顾虑,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审时度势,各自抓紧了进行铺设路轨和树立电竿的进度。1908年3月5日英商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不久法商建造的有轨电车也开始运营。1913年8月1日,华界(南市)由内地电灯公司经理陆伯鸿向社会招股20万元修造的有轨电车也正式开驶。
有轨电车运营初期,国人乘坐者寥寥无几,为了鼓励大家尝试,电车公司不仅实行免费乘车,而且还向乘客赠送花露水、牙膏和香皂等礼品。《申报》曾有这样的报道:“当车行驶之初,巿民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外滩一带每天立满了看热闹的人。洋泾浜一带的马路两旁,口讲手划,街谈巷议,悉以电车为资料。乘坐者除西人外,华人极寥寥。因当时认电气为十分危险,袋中如有金银,乘者即有触电之虞。大众为此荒唐之言所惑,不敢身试。故当时车身上,书有“稳快价廉,大众可坐”字样,以广招徕,一月之后,坐者无恙,生意始逐渐兴旺。”
由于有轨电车会给其他交通工具和行人带来不便,西方一些国家便开始研制无轨电车替代。1914年11月,上海率先运营了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无轨电车让城市交通更为便捷,所以上海曾一度传闻将以无轨电车代替有轨电车,但最终未能实现,不过以后新增加的电车路线,都采用无轨的了。
民国全盛时期的上海公共交通,共有有轨、无轨电车25条线路,仅英商电车公司一家,就拥有电车107辆及拖车107辆。
有轨电车是上海近代文明的缩影和重要标志,从中也许还能找到最初海派文化形成的元素。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市府恢复修建有轨电车,并在嘉定等区得以实施。城市的历史复活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采将变得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