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一凡:高邮觅“邮”记

标签:
高邮盂城驿邮票博物馆集邮家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全长不足500米的馆驿巷,坐落着两座“全国唯一”的博物馆:邮驿博物馆(古盂城驿)和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盂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图2),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13-1《古代驿站》“盂城驿”(图3)以水彩画描绘了其主要建筑及所处环境。高耸的鼓楼是盂城驿的标志性建筑(图4),当地邮政启用了以此为图案的风景日戳(图5)。盂城驿门票背面图案设计成一只打开的航空信封(图6),景区导览图从封中延伸呈现,“邮”味十足。

图7

图10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于2017年10月28日开馆,其外型为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图7),正门两侧挂有一副独具集邮特色的对联“集邮家史集高邮,博物馆文博中华”(图8),外墙面还设置了正菱形邮票状的宣传标牌。馆内设集邮简史馆、中国早期集邮家馆、邮集展厅、珍品展厅、影视资料展厅、全国集邮联会士展馆等,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视频等介绍中外集邮事业发展的主要历程、集邮家的生平事迹与集邮成就。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神交已久、大名鼎鼎的近代和当代集邮家,其中就有邵林(图9)、刘广实(图10)、唐无忌(图11)、李德铭(图12)等多位沪上集邮大家及《上海集邮》合订本,感觉十分亲切。

图13
馆内还设有服务中心,出售3种博物馆专印邮资纪念封,邮资图案均为“大运河扬州揽胜”。我每种纪念封各购买了一枚,分别是:开馆一周年纪念封、开馆五周年纪念封和常设纪念封(图13)。前两种封上已各盖有2018年10月28日“江苏高邮/盂城驿1”日戳和2022年10月28日“古盂城驿”风景日戳、开馆五周年纪念戳。服务中心门外有一个绿色邮筒(图14),可提供实寄服务,但筒身没有标示开筒时间。

图15
在古盂城驿斜对面还有“中国集邮文献馆”和“集邮者之家”(图15),它们是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分馆。其旁边的墙上高挂着一块“盂城驿主题邮局”招牌,但邮局用房现已改作“游客中心”,仅卖古盂城驿参观门票,再无其他商品出售,邮政功能只剩下门前的邮局标识牌和漆成古铜色并绘有大龙图案的邮筒(图16),我原拟在此购买盂城驿特色邮品的愿望落空了,只好将在集邮家博物馆服务中心购买的一枚纪念封投入邮筒实寄,留下到此一“邮”的痕迹,聊胜于无。此邮筒标示每天开筒两次(各为14:00和16:00)。收到的实寄封盖销日戳为“江苏高邮/文游3”,从字面上看似与盂城驿并无直接关联。在馆驿巷东入口牌楼旁,我还看到一个绿色邮筒(图17),开筒时间与上述大龙邮筒相同。在短短500米范围内就设有3个邮筒,可见馆驿巷在高邮确实“邮”地位。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在馆驿巷西入口的运河畔,建有一座“秦邮亭”(图18),它出现在2009-23m《京杭大运河》“千里通波”小型张左侧边纸上(图19)。馆驿巷里还有一处“驿印流年”景观,复制并展示了历史上不同朝代驿站使用的6种篆刻印章(图20),分别是:高邮亭印、迎华驿印、高邮驿印、秦邮驿印、盂城驿印、秦邮公馆印。这些带“邮”“驿”字样的景点,记录了高邮的“邮驿”历史,当然也都属于我的觅“邮”范畴。
此外,我发现“盂城驿主题邮局”白色标识牌上的英文标为Liuyin Buddhist Temple,意为“柳荫佛寺”,疑似将盂城驿景区内另一景点“柳荫禅林”的英文名称误标于此,造成“张冠李戴”。若有高邮读者看到拙文,请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督促尽快整改,以免贻笑大方。
我的高邮觅“邮”之旅,有收获、有发现、有遗憾、有期待,可谓丰富多彩,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