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东方魔稻誉全球

标签:
杂交水稻袁隆平米种植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10月25日中国发行2023-22《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由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率先提出。而首次成功实现杂交水稻的是美国人Henry Beachell于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完成,并由此获得1996年世界粮食奖。但其设想和方案存在缺陷,无法大规模推广。此后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经多年努力依然无法完成杂交水稻产业化(图1)。

图2
杂交水稻的技术性突破,由袁隆平(图5)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实现。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株杂交水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图6),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图7
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大面积广泛推广,也逐步走向世界。全球各地的种植户因种植中国研发成功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均出现大幅提升,也因此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被誉为来自东方的魔稻。
2023-22票图通过简洁形象的描绘,将杂交水稻的生长环境和成熟状态以水稻米粒形状展示,右侧是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原理图,背衬蓝、绿、黄渐变色,将蓝天、绿叶、成熟的黄色稻穗有机结合,实现了通过科技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天人合一境界。印刷上采用局部压凸的胶雕套印工艺,很好还原了铜版画的特色。但就票图整体观赏效果看,类似于教科书插图,呆板有余,灵动不足。此外,全张票边纸没有很好利用,完全可以增加外延图案,弥补邮票动感不足的缺憾。不过,米粒状色标非常有新意(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