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第二代外白渡桥明信片

标签:
外白渡桥明信片外滩南京路上海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上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桥的英文名为Wills Bridge,中译为威尔斯桥;第二和第三代桥的英文名都是Garden Bridge,中译为花园桥;第一、第二代桥都是木结构,第三代桥为钢结构。三代桥的位置都在外摆渡口,建桥初期上海人习惯称其为“外摆渡桥”。花园桥建成后不收过桥费,“白”在上海话中有“免费”的意思,所以又叫它“外白渡桥”。

图1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商人等纷纷涌入。随着城市发展,苏州河口两岸往来日益增多,以往靠船摆渡已满足不了过江的需求。1855年,英国商人威尔斯看到商机,在上海成立了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开始建造苏州河口的第一座桥。此桥于1855年12月开工,1856年10月完工,是一座木结构桥,长394英尺(约120米),宽26英尺(约8米),以主要建造者命名为威尔斯桥。为维持船只的通行,此桥中段设计为吊桥。这就是第一代外白渡桥(图1),行人和车马过桥都要付过桥费。
1872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年久失修,且民众不满其收费,工部局将其收购,并在其旁新建一桥。此桥由英商有恒洋行建筑师金斯密设计,耶松船厂承包建造,于1873年8月完工,也是木结构,长385英尺(约117米),宽40英尺(约12米),包括每边7英尺(约2米)宽的人行道,提高了桥面高度,不再采用吊桥。此桥因紧邻外滩的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故被命名为花园桥,即第二代外白渡桥。花园桥建成后,威尔斯桥被拆除。
最早的明信片出现在1869年的奥地利,直到1880年代,明信片上开始印有附加的图画。中国最早的图画明信片见于1890年代,最早实寄的上海图画明信片见于1897年。在早期明信片上,可见到的最早的外白渡桥图画,已是第二代外白渡桥了。
永昌洋行是已知最早印制上海图画明信片的单位,这是一家由瑞士商人于1860年代在上海开办的贸易商行,曾在大马路黄浦滩1号(今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口)营业,主要经营金银珠宝、钟表、眼镜、仪器等,1897年开始印制带有上海景色和风俗的图画明信片。目前所见1890年代实寄的上海图画明信片都是永昌洋行产品。
以下展示图画明信片上不同拍摄角度的第二代外白渡桥。

第二代外白渡桥,花园桥
在公共花园拍摄
公共花园始建于1868年,占地30.48亩,位于外白渡桥南堍东侧,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东濒黄浦江,北接苏州河,是观赏、拍摄外白渡桥的较佳之地。公共花园按英国自然园景风格设计,园内有高大的乔木、大草坪、凉亭等,后又建有音乐亭、喷水池、大假山等标志性景观,1936年更名为外滩公园,1945年更名为春申公园,1946年更名为黄浦公园,沿用至今。

图3
图3下方印有英文(以下“英文”不注)编号和片名“NO.30,FIRST BRIDGEIN SHANGHAI”(上海第一座桥),图中的公共花园岸堤尚未修葺整齐,护栏较为简单;右侧的礼查饭店未见后排较高的建筑——北楼(今金山大楼)。

图4
图4下方印有编号和片名“No.57. Garden Bridge in Shanghai”(上海花园桥),右下角写有日期“14/5 06”、地点“Woosung”(吴淞)及签名,图中礼查饭店前的树木较图2茂盛些。片为日本横滨金丸公司印制,见有不同版别。

图5
图5下方印有片名“The Garden Bridge”(花园桥),图画面右侧写有日期“17/5/05”和地点“S’hai”(上海)及留言和签名,图中礼查饭店已建北楼。
图6下方印有片名“GARDEN BRIDGE & ASTOR HOUSE HOTEL”(花园桥和礼查饭店),图中礼查饭店也已建北楼,礼查饭店前的树木较前几图都更茂盛,有几条船正在通过外白渡桥。片为东京图片公司印制。
图3至图6的拍摄位置都在公共花园的苏州河南岸,由东南向西北拍摄。在此拍摄外白渡桥时,大多见有礼查饭店。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西方资本开设的旅馆,最初位于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1858年迁至外白渡桥北堍东侧,其后经历多次改、扩建。图3—图6最大的区别是前两图礼查饭店还未建北楼,后两图已建成北楼。礼查饭店北楼建于1903年,由此可见图3、4的拍摄时间在1903年之前,图5、6则在1903年之后。

图7
图7拍摄位置因紧挨着外白渡桥,故清晰可见桥的木质桥桩、桥面、护栏,以及来往的行人。图画面下方印有片名“NO.75. GARDEN BRIDGE IN SHANGHAI”(上海花园桥)。片为赤泽美术公司印制,见有不同版别。

图8
图8除外白渡桥外,还可见公共花园中的林荫大道、凉亭等。图画面下方印有片名“NO.71.
GARDEN BRIDGE AND GARDEN IN SHANGHAI.”(上海花园桥和花园)。
在陆家嘴拍摄

图9下方印有德文片名“Blick auf Shanghai von Pootung aus”(从浦东看上海),图中见有宽阔的黄浦江和完整的外白渡桥,桥右侧的白色建筑为德国领事馆,其旁边还未见德国教堂,浦东一侧还多为滩涂地。片为壁恒洋行印制,这是一家1890年代在德国不莱梅创办的图书公司,不久便来华设分号于上海南京路,经营书刊、文具及烟业贸易。1900年实寄的上海图画明信片中已见壁恒洋行产品,可见它也是较早印制图画明信片的洋行。
图10下方印有片名“Shanghai”(上海),图中也见有宽阔的黄浦江和完整的外白渡桥,桥右侧的红顶建筑为德国领事馆,其旁边也未见德国教堂,浦东一侧见有伸入江中的栈道。片为香港史登堡洋行印制。

图11
图11上方印有片名“Shanghai viewed from Pootung”(从浦东看上海),图中除可见黄浦江和外白渡桥外,还可见陆家嘴的早期建筑,外白渡桥右侧已见德国教堂的尖顶。片为美泰洋行印制。德国教堂的全名为德国基督教新福音堂,由上海的德国侨民于1900年始建。故图8、9的拍摄时间应为1890年代,图10的拍摄时间应为1900年代。

图12
图13中除外白渡桥外,可见苏州河南岸的多幢建筑,造型特别的尖顶建筑为花房,其右侧建筑为上海划船总会,其后侧建筑为外滩32号,当时为横滨正金银行使用。图画面下方印有英语片名“GARDEN BRIDGE IN SHANGHAI. No. 49.”(上海花园桥)。

图14
图14中可见苏州河面较为宽阔,左侧(苏州河北岸)停满了各式船只,还可见德国教堂和德国领事馆。图画面下方印有片名“NO.11. GARDEN BRIDGE IN SHANGHAI”(上海花园桥)。
在桥上向北拍摄

图16
图16下方印有片名“First Bridge in Shanghai”(上海第一座桥),图中较清晰地展现了外白渡桥桥面情况,能看到桥面较为宽阔且平缓,有专门的人行道,右侧的礼查饭店已建北楼,拍摄时间约在1905年前后。
在桥南向北拍摄

图17
图17下方印有片名“NO. 35.BIRDS-EYE-VIEW OF RESERVE GARDEN AND GARDEN BRIDGE IN SHANGHAI.”(鸟瞰上海花园和花园桥)。图中可见外白渡桥桥面较宽,画面左下角的建筑为英国领事馆大门,左侧绿地为公共花园;苏州河对岸,外白渡桥右侧的建筑,由左向右依次为礼查饭店、德国教堂和德国领事馆,这些建筑门前的那条路为黄浦路。见有多种同图不同版别,有不同洋行印制,也有不同格式面。

图18
图18上方印有片名“Shanghai
连接着外白渡桥,沿着黄浦江向南延伸的那条路当时名为“黄浦滩”,即现在的中山东一路;在外白渡桥南沿着苏州河向西延伸的那条路当时名为“苏州路”,即现在的南苏州路。
图19上方印有片名“Shanghai Hongkew Bridge”(上海虹口桥),图中左上角和右上角对称印有清朝标志性的龙图。图片左侧造型特别的是马嘉理纪念碑;1907年因拓宽马路,此碑被移至公共花园西南角;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碑被日伪当局拆除。图片右侧的礼查饭店已建北楼,拍摄时间约在1905年前后。片为康记洋行印制,它由德商创办于1910年前后,经营进出口贸易及佣金代理业务,存世的上海早期图画明信片中,其产品数量较多。另见赤泽美术公司印制的同图明信片。
图20下方印有片名“Entrance to Hongkew From English Town in Shanghai”(英居住地去虹口的入口),图片左上方的电灯较为注目,桥面上来往的人较多。片由日本横滨金丸公司印制。另见说明文字为“THE ENTRANCE TO ENGLISH-TOWN IN SHANGHAI”(上海英居住地入口)等同图明信片。

图21
图21下方印有片名“Shanghai Margari Memorial, Garden Bridge, Public Garden”(上海马嘉理纪念碑、花园桥、公共花园),图中来往的黄包车较多。片由康茂洋行印制,它是1867年始建于日本横滨的匈牙利洋行,后迁至香港德辅道中,1914年前合马家族接办后启用西名,经营日本美术品及古玩珍品,兼营出口贸易。

图22
图22下方印有片名“ENTRANCE
OF THE BUND SHANGHAI”(上海外滩入口),较前三片的画面拍摄位置向南移,距离外白渡桥远了一些,可以看到左侧的苏州路(今南苏州路)。片由岸田洋行印制,它是位于上海百老汇路的日商洋行,于1900年由岸田家开办,在静安寺路设西支店,经营日本花式货品及杂货批发零售业务。
图23下方印有法语片名“Shanghai-Le Pont de Hongkew”和英文片名“Shanghai-Hongkew Bridge”(上海虹口桥)。图中也可以看到左侧的苏州路。片由信兴洋行印制。
图24下方印有片名“Marguri Monument, Shanghai”(上海马嘉理纪念碑)。片由美泰洋行印制。
图25图幅占图画面的一半,上半部分为图片,下半部分为信息区,图片下方印有“GARDEN BRIDGE,SHANGHAI”(上海花园桥),图中可见路面较为宽阔,拍摄时间约在1900年前后。片由普鲁华洋行印制,这是1890年代创办于香港的英商洋行,在上海设分号,1899年前总号迁至上海,经营书籍、报刊、文具、乐谱、杂货、花式货品及纸烟等,承揽印刷及装订业务。

图26
图26下方印有片名“THE BUND WITH HONGKEW BRIDGE (ASTOR HOUSE)”(外滩和虹口桥),画面右上角出现了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旗,为清朝的国旗,始用于1888年,止于1912年。画面可以清晰看到左侧的苏州路与黄浦滩的交叉处。片由康记洋行印制,见有不同版别。
图19至图26的图画大同小异,但片名各异,因为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口,北连虹口,南接外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属咽喉之地,故明信片上见有“外滩入口”“虹口入口”“英居住地入口”等多种称呼。
1906年,工部局为开通有轨电车的需要,拆除苏州河口的木结构桥建钢桁架桥,第二代外白渡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