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少文:万寿加盖短距票并非有意为之
标签:
万寿加盖大字小字数字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万寿初版小字加盖改值邮票,全套10种
万寿加盖改值票自1897年1月开始发行,最初加盖的是小字票,之后又加盖大字长距票和大字短距票。“小字”和“大字”是指加盖面值的阿拉伯数字有大小之分;“长距”是指加盖中文下端与数字上端间距为2.5mm,而“短距”间距则为1.5mm。
将此票小字改为大字,可能是嫌加盖的字体偏小。那后来为何又将间距缩短1mm为大字短距加盖呢?研究者仔细观察大字长距和短距2套票,其中1分票加盖的数字下端与英文字母上端的空隙都比其它票大,而自2分至3角票又与半分票的空隙相等。
前辈宋醉陶将万寿加盖票各面值的间距、空隙等数值,经实际测量后制成一表,在《国粹邮刊》第18期上发表(图1),表中所列“加盖字模全部长度”是指加盖中文上端至英文字母下端的高度。
首先观察表中小字加盖各面值票,其加盖字模的高度均为17.5mm,数字上端距中文下端(即间距)均为2.5mm,但数字下面的空隙只有半分票缩短为0.5mm,此处缩短是因数字比其它数字长而已。观察表中长距加盖票,为使半分票数字下面的空隙增大为1mm,便将加盖字模总高度调整为18mm。但1分数字高度较半分短,所以1分下面的空隙增为2mm。为使2分及后面各面值空隙仍维持半分票的1mm,则总高度减至17mm。

图2
短距加盖是如何设置字模的呢?长距加盖后,其字模并未拆散,短距加盖顺序自半分开始,但此时加盖字模总高度为17mm(红色箭头所指)。为使半分票数字下面空隙仍维持1mm,其间距只能缩短1mm,即为1.5mm,成为短距(图4)。1分数字高度较半分短,所以1分下面的空隙增为2mm,为使2分及后面各面值票空隙仍维持半分票的1mm,则将字模总高度减至16mm,即全部改值票均为短距1.5mm(图2、3)。
综上所述,万寿加盖大字短距票是在间距已为17mm的情况下,为使半分票数字1/2下面的空隙仍维持1mm而形成的,并非有意为之。2分至3角票亦是如此。
如此解读《国粹邮刊》宋醉陶所列万寿各加盖改值票实测数据表,还望有此兴趣的读者批评指正。
2022年某公司春拍目录上,有一件“慈寿再版3分银加盖大字短距半分旧票”拍品,其“银”字与数字“1/2”相距0.5mm(图4),30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7.14万元)起拍。此票在《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人民邮电1997年版)中有记载,标价3万元。此票的正常间距应为1.5mm,数字下面的空隙应为1mm(图1),是什么原因使得数字1/2上移了1mm呢?笔者猜测,是误将加盖半分票的字模按1分票调整所致,或者是在加盖1分票时发现还有半分票未加盖,只更换了字钉而未做其它调整所致。
在万寿加盖改值票中,间距或数字下面空隙发生变化的加盖变体票还有很多。事出原因并非雷同,本文不作详述。

图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