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杰、范利清:清代太仓邮戳掠影
标签:
太仓邮戳清代代办所娄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太仓为古娄地,属吴。明弘治十年(1497年)建太仓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江苏,辖镇洋、嘉定、宝山、崇明四县(图1)。1912年定名太仓县。
1905年10月,邮传部上海邮政总局在刘河镇试行设立代办所。翌年,县城、沙溪(沙头)、刘河、浮桥正式设立代办所。1911年3月29日,正式建立太仓邮政局(乙级二等局),局址在新民街18-1号内,隶属上海邮政总局。同年8月4日,刘河代办所升格为浏河邮政局(乙级二等内地局),管辖陆渡、新塘、岳王、牌楼、浮桥、茜泾等地通邮业务。9月7日,设立沙溪邮局(乙级三等局)。
本文以实物对清代太仓邮戳作研究,如有错、漏,请予斧正!
一、单圈横框式全汉文干支日戳

图2
1904年国家邮政启用干支纪年日戳,使用阴历日期,专用于国内邮件,被称为“国内日戳”或“干支日戳”。最早启用的干支日戳为全汉文双圈横框式(供邮政局使用)和单圈横框式(供代办所使用)。太仓自1905年和1906年起,启用的便是这种款式的日戳。如图2,为蟠龙红2分票销江苏太仓乙巳年十月一日(1905.10.28)单圈横框式全汉文干支日戳,这是太仓县城代办所最早使用的戳式。目前尚未发现刘河代办所使用的实物。图3为蟠龙黄1分票销江苏浮桥丁未八月廿八日(1907.10.5)全汉文单圈横框式干支日戳,这是浮桥镇代办所最早使用的戳式。浮桥是今太仓市下辖镇,位于太仓市东部,东临长江。1910年城乡自治,州县划分为1城(城厢)24乡,浮桥时称浮陆乡。图4是清四次片盖江苏沙头庚戌二月十日(1910.3.20)全汉文单圈横框式干支日戳,经昆山寄苏州。片上另盖有“苏州阊门外大东轮船局收转天主堂”紫色章,疑为后人加盖。这是沙溪镇代办所最早使用的戳式。沙头即沙溪,今为著名古镇,位于太仓市的中部,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
二、单圈腰框式全汉文干支日戳

图5
这种款式的日戳,在清代太仓,目前除县城代办所有实物存世外,沙头、刘河、浮桥三个代办所之使用实例还未发现。图5红条封贴蟠龙2分票,销江苏太仓庚戌正月初五(1910.2.14)单圈腰框式全汉文干支日戳,平信经昆山中转寄苏州,正月初七到,邮程为2天。这是太仓县城代办所使用的第二款戳式,戳具铜质。此戳是1911年2月24日大清邮政供应处通知第1号规定专供代办所使用的国内普通日戳戳式。此戳另见一例日期左读(图6),为蟠龙绿2分票销江苏太仓庚戌二月廿三(1910.4.2)。这应该是代办所人员偶尔出错所致,属特例,这种错误一般仅发生在一天内,发现后是会改正的。县城代办所使用的这款日戳目前已知使用至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后,太仓各局所便开始使用民国纪年的日戳。
三、信柜邮戳

图7
1906年,上海邮政总局在太仓州镇洋县城设立“代办邮政铺商”(代办邮政铺商是中国邮政代办所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官方名称),并挂第一号邮政信箱。这个信箱只指设立在邮局门口供寄件人投信用的信箱,并非指称邮政代理机构的“信柜”。1899年10月13日邮政通谕第27号通知各邮局,将各局所在地划分若干段,每段选择一殷实铺商设立“代办分局”(代办分局是中国邮政信柜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官方名称),出售邮票接受交寄各类邮件,邮件交寄时,应加盖戳记。并颁发了戳样,由代办铺商依样刻制。信柜经收之邮件,其戳记须盖于封面之上,戳记应表明某城某段,或某镇某村。这种戳记为长方形二格式,上格为地名,下格有横线,并将该段编号置于圆圈内。同时邮局还将一种用以投放信件的信箱委托铺商保管,以及发放给该“代办分局”一块牌匾。这种“代办分局”便是我国早期之信柜。按规定,信柜均由当地商家来经营,归附近的邮局领导,属于邮政代办机构。太仓城内于何时设立信柜,目前无法考证。就已知存世藏品来看,太仓城内目前仅发现在清代设有第一号信柜。如图7,为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起至辛亥(1911年)正月太仓邮政局第一号信箱(即信柜)代办铺商月结分润单,销有“江苏太仓辛亥正月廿七”单圈腰框式全汉文干支日戳、红色太仓第一号信柜戳(这是清代信柜标准戳式)。本件说明至少在1910年太仓城内已设有信柜,但上限当不超过1906年。
四、挂号邮戳

图8
清代太仓除使用邮政日戳外,城内代办所还曾使用“R“字挂号标志戳,已知这是太仓邮政史上最早使用的挂号戳记。如图8,红条封贴蟠龙2分票5枚、3分票1枚,符合双挂号信函邮资13分,销江苏太仓辛亥九月廿四(1911.11.14)全汉文单圈腰框干支戳寄徽州,辛亥年十月初五(1911.11.25
参考文献:
太仓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太仓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