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祺:谁悉贵生情——访广东徐闻贵生书院

标签:
汤显祖牡丹亭徐闻书院贵生杂谈 |

图1
汤显祖(1550—1616)(图1)是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对这位明代大文豪的最初认识,始于1984年发行的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图2)。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牡丹亭》共55出,通过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杜丽娘与柳梦梅“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之下,广大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的主题,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与他永世流传的文学经典相比,大家可能对汤显祖的从政经历了解甚少。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汤显祖以应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担任刑部侍郎等职务。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严词弹劾那些无所作为的辅臣科臣,并语犯神宗,汤显祖被放逐于山高皇帝远的雷州半岛,贬为徐闻典史。旧时候的徐闻民风彪悍、逞勇斗狠,人们在化解宗族、村邻之间的矛盾时,往往直接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见此严峻情形,为了转变当地人“轻生好斗”“不知礼仪”的观念,汤显祖决定办书院、启民智,并把这所书院命名为“贵生”,是“珍惜生命”的意思。

图2
贵生书院(图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庭院。几株茂密的古榕树与凤凰树植于前庭,庭院一隅有一口古井,雅称“梦泉”,相传它由汤显祖开凿。书院有东西学斋两座,分别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来命名12间教室。书院内现存的《院规条》《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徐闻新捐文生》等石碑是研究清代教育制度及状况的珍贵史料。

图4
万历二十年(1592年),汤显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比生。海浪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离别徐闻之际,将《徐闻留别贵生书院》赠给当地百姓(图4),体现他对这方土地的一片深情。尽管他在徐闻的时间未满一年,但其“贵生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徐闻学子。

图5
贵生邮政所与贵生书院仅一墙之隔,邮局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我们的到来。我用JP222-1《戏耀中西——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加贴2015-6《中国古代文学家(四)》-1汤显祖邮票,并加盖“贵生”日戳实寄(图5)。
书院虽小,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结着汤显祖的心血。通过这次参观,不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给教师的我带来深刻启示:要践行师德教育,不忘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