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光棍节徐总微博谈话录
(2012-11-12 10:33:11)
标签:
转载 |
对中国的银行股而言,规模增速放缓时,恰恰是股东回报开始提升的拐点,当然这里说的是股东回报,不仅仅是股价回报。过高的规模增速意味着快速的资本消耗,在资本充足率严格管制的今天,这必然意味着股权融资。而规模增长放缓后,倒逼银行从对量的追求变为对质的追求,个体虽有分化,但行业趋势如此。
4月份M1企稳之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应声反弹。9月份M1意外抽风,但只要后边几个月不出现大幅回落,四季度GDP环比增速显然会延续反弹,那么自己算算四季度同比有没有超过8%。目标是7.5%意味着年度数据根本不会低于这一水平,虽然手中的牌没有08年好,但绝对不是无牌可打,短期长期都是如此。
银行股目前的价格翻一倍,部分划转到社保,随着社保的减持,四大行的300中的权重逐步提高,指数基金被动买入。最终社保减持完毕后,四大行在指数中的权重合计超过20%。行业平均PB在1.5到1.8倍,净资产是四年翻一倍,股价是目前的3到4倍,还没算分红。
和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相比?监管环境不同呀,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样吗?贷存比一样吗,鬼佬有75%的变态要求吗?有2.5%的拨备率要求吗?中国的银行业,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一直被过度监管。
目前四大行总市值是4万亿,翻一番是8万亿,划10%给社保是8000亿,随涨随减,可以套现1万亿。再考虑其他国有股,基本和退休年龄延后10年的效果相当。
目前金融业在全社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显然还没有超过15%。美国在泡沫顶峰接近50%,现在也还有25%。银行业在全社会利润中所占的合理的比例绝对会比现在高,而不是更低,想想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阶段就明白了。这个即使是我这样的猪脑子也能想明白呀。还不懂研究一下如何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吧。
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之后,特别是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之后,M2/GDP的比例自然就降低了呀,看看美国还不明白呀。银行的未来是混业。
不需要一次性变现吧,一次2万到3万亿亿,分几次实现也可以呀,时间还是满充分的。当然有一个前提GDP总量必须能够摸到100万亿以上,证券化率回升到70%,总市值70万亿以上。减持15万亿基本相当于把国有股的比例从70%到75%降低到50%到55%而已。我算过无数次了。
英国金融家杂志每年有个全球一千家银行的排名。你想要的数据里面都有,貌似金砖四国加起来还没占到40%呢。当然根本性的原因是欧美银行业的利润从2007年的顶峰分别下滑了40%和60%。就这中国银行也的利润也就刚追上死狗欧盟。
我还真不建议大伙儿在银行股上压身家,银行的可转债除外。A股市场里,大把的标的性价比远远超过银行股。当然如果是大资金,配置个30%的银行股倒也无妨。小散的话,还是算了吧,找找其他的机会吧。
投资银行股的收益率必须考虑现金分红以及红利再投的贡献。银行股维持高ROE(比如18%以上)是以高分红比例为前提的,这点不多解释了。而约束高分红的是国板巴三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才有了银行股这两次的股权融资,也才有了大银行分红比例的下调。
不管中国会不会跟随推迟国版巴三的执行时间,对主要银行而言,由此引发的补充资本的压力,已经接近尾声了。未来分红比例在平衡资本消耗等因素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提升到更高水平。毕竟在目前规模下净利润的增速确实会明显放缓。
估计,国内会继续保持对银行体系的苛刻监管,因为外部环境风险犹存,保护好自己的银行体系,特别是几家大型银行的资产安全,其重要性等同于保卫国土,领空以及领海。虽然欧洲已经接近谷底,但日本和美国依然在悬崖边徘徊呢。
粗线条的讲,现在20%的ROE,分掉6,留下14,意味着下一年还有14%左右的净利润增长。后边四年ROE可能会下滑到18%,但会分掉8,留下10,第二年还有10%的增速。这样估值维持在净资产水平,四年的收益还是1倍,但净资产规模的增速只有46%。再后四年还是18%,分掉10,留下8,一倍收益,对应净资产增加36%。
这样,假定未来8年银行股一直锁死在1倍PB,投资者通过红利再投,却可以实现接近4倍的收益。但实际上银行的净资产上涨了不到一倍,只是保持了和名义GDP的同步增长。当然如果估值不变,这意味其实股价只涨了一倍,当然总市值也只上涨了一倍。让我们赞美你,伟大的红利再投。
其实不仅仅是银行,很多行业和企业都是一样,进入成熟期之后,ROE见顶,利润增速下滑,但体系内的冗余的自由现金却在增加。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不是选择现金分红,特别是那些混蛋国企,在这点上,很多海外甚至香港的私企就做的好很多了,当然也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
貌似现在分红比例高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央企,因为大股东也指着股份公司的现金分红呢。另一种就是MBO之后的伪国企,高利贷总是要还的呀,就算是平安信托,下手也绝对不会留情的。
其实这种多元化投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失败的倒是有不少,比如尿素行业。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确实有些企业在投资上是有天赋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主业ROE比较低的行业,如果找到高品质的项目,对于股东而言,确实好过现金分红。